看惯了激烈的“火狮”“火龙”,却鲜有人关注安康最传统、最常见的“文狮”,本期图说安康我们就来说说,活跃在这一带百余年的安康舞狮人。
舞狮,安康话叫“耍狮子”,是安康市优秀的民间艺术,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近年来,在安康市活跃着一支安康民间狮子艺术团,他们或许不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舞狮团体,但是他们依旧执着地传承着这“最安康”的舞狮表演,倔强地讲述着鲜为人知的舞狮故事。
今年已经62岁的马兆云(图二)告诉我们,他十来岁就跟着父亲学舞狮。他们团表演的是安康传统舞狮——文狮,即在平地上表演,由大头和尚在前引领,没有爬竹竿、过跷板、高台、走梅花桩等借助道具的动作。
被称为“狮子王”的花子林(图一)告诉我们,他就是安康最传统的舞狮继承人,手艺是从父亲手上传下来的。表演内容既有嬉戏玩耍,如抓痒、钻裆、打滚、摆尾等,表现狮子的娇憨可爱;兼有武术运用,如倒挂金钩、翻天印等,表现狮子的威武霸气。舞者们随着唢呐和锣鼓的节奏,腾挪翻转,整体风格热烈奔放,喜庆热闹。花子林说,他以前也能在16张桌子上舞“武狮”,现
在60岁了上不了桌子了。他轻轻抚摸着狮子头告诉记者:“这都是几十年的老狮子头了,尾巴、耳朵都是以前的,现在安康已经没有人能做狮子头了。”
“这是我的侄女,你别看她是女的,她可是舞狮头的。”花子林指着身旁的一位女舞狮人介绍说。舞狮女将大方地笑着说:“我叫花莉(图三),以前玩彩船,一直觉得舞狮有意思,今年就来学了。”舞狮是一种表演难度很大的民间艺术,舞狮头则更加辛苦。舞狮节目最多四五分钟,时间过长舞者的体力吃不消,队里的女舞狮人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团的舞狮者现在大多都五六十岁了,而舞狮对体能要求特别高,但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传承这个东西。”采访中,马师傅多少有些忧虑地说,“我们再过几年也舞不了了,现在虽然也有年轻人来学,但人太少了,我不希望咱们这个传统的东西失传。”
表演即将开始时,记者注意到旁边站着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也穿着表演的服装。他告诉我们,他叫阿禄(图四),1996年生人,在外地学了四年的川剧变脸、魔术、小丑表演。“我今天才学第二天,就要上台表演了。”阿禄颇自豪地说。我们问他为什么要来舞狮时,他说:“我堂哥也是舞狮的,我看着还挺好玩,就来学了。”
□潘润生 胡彬杨 文/图
图一
图二
给大头娃娃表演者做准备工作
图四
登台前工作人员的最后沟通
全家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叶苗)日前,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文,全面启动安康市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推进全市办公无纸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是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