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涛
记者: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目标。请您简要回顾过去六年来安康市环保工作情况。
陈彪:近几年来,安康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省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循环发展,环境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市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III类)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第一。二是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近年累计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62个,淘汰关闭“两高”企业300多家,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了环境空间。三是生态保护全省领先。全市2个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个县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村619个。四是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实施了汉江综合整治及长治、丹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0余平方公里。建成了21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和安康市医废处置中心,实施了汉江沿线18个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市日处理生活污水、垃圾、医疗废物能力分别达到16万吨、1366吨和5吨。经过努力争取,瀛湖被列入国家15个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湖泊,瀛湖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7.6亿元,其中中省资金支持5亿元。五是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启动了国家二级市级环境监测站建设。建成了10县区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和6个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六是环保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市上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全市推行了“河长制”、网格化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河长2051名、网格长1993名。“党委、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居中协调监管”的环保工作机制正在形成。
记者:由于全市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大,工业布局不尽合理,重金属、尾矿库、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风险,安康市如何着力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陈彪:一是认真落实“四个清楚”,即:对辖区内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清楚,污染源在什么地方清楚,环境风险是什么清楚,污染减排和风险防控的政策对策清楚。抓好219家化工、矿山、尾矿库等重点风险源监管。做好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管理和运行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和《安康市环境质量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考核,夯实网格管理员责任,切实发挥网格监管的作用。三是做好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运行管理,切实发挥“环保110”作用。四是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做好环境应急工作,即:第一时间报告信息,及时准确研判,科学指挥调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程度减轻事件危害;第一时间开展监测,为科学处置提供决策支持;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迅速查明事件原因;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五是科学应对和处置环境舆情,及时回应、妥善处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敏感环境问题。
记者:下一步,安康市将如何强力推进综合治理,为实施“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坚实环境基础?
陈彪:我们将以市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为重点,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为引领,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实施“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始终把汉江水质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认真组织实施好“水十条”、“土十条”,落实好中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大汉江综合整治、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实施力度;推进工业园区、江河沿线集镇和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强污染防治能力;签订《“十三五”汉江水质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建设。
二是认真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大气污染源的监管、监测,并及时通报预警,严格落实分季对标考核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确保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深入推进污染减排,推行区域性、行业性总量控制,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坚持以总量定项目、定产能,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同时,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出台《安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作。
四是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10县区63镇242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污水横流、垃圾围村、水源污染问题。持续推进生态创建,抓好30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做好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五是以强化监察执法,认真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最严格的环评审批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建“两高一资”项目;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强衔接协调,认真落实《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切实落实各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六、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协调、督办、通报、考核,认真落实《安康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加强协调和督查通报,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市旅游局消息,今年春节7天长假安康市共接待游客2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4亿元,同比增长22.72%。迎新春旅游活动多姿多彩。各县区丰富多彩的新春旅游活动,强力拉动春...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