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康 今日旬阳 今日镇坪 今日平利 今日岚皋 今日紫阳 今日宁陕 今日石泉 今日汉阴 今日白河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今日岚皋 > 正文

蜂舞桂花村,百姓日子甜

来源:安康日报 2019-06-24 07:00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曹婷婷

沿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的水泥路一路蜿蜒而上,车子驶过约莫两三个山头,一处白墙红瓦的平房映入眼帘。这里是桂花村土蜂养殖大户周春笑的家。

“老周,老周。”随着我们的呼叫声,一个圆圆的脑袋探出门外。黝黑的脸庞、爽朗的笑容,跟老周交流,能感受到乡里人那股朴实与憨厚劲儿。“我去洗把脸,换件衣裳,刚从地里头回来。”老周指着汗水沁湿的上衣,腼腆地说道。

今年50岁的老周,10年前跟妻子离婚后就一直单身。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他从外地务工回到了老家。

“看来咱老周还是个讲究人呢,难怪养蜂产业搞得这么好。”驻村书记王泽庚善意地打趣到,从里屋走出来的老周也跟着大伙儿一起笑着,倒显得不那么拘谨了。

提到养蜂,老周有说不完的“甜蜜事”。老周说,辛酸苦辣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仍记忆犹新,但最不后悔的就是养蜂这件事。正是那些“甜蜜”经历,才换来如今蜜一般的甜日子!

要是没有10年前的那份好奇心,老周或许仍会是那个靠种地、打零工勉强度日的扶贫对象。

10年前,老周赶巧碰见一户人家屋前的蜂箱,寻思着这么多蜜蜂是如何在小蜂箱中产蜜的?打听到其中诸多缘由后,老周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山里环境好,蜂农也不多,跟种地相比,养蜂是个能挣钱的“轻便”活儿。他不禁为之心动,决定尝试一番。

回到家,老周向邻里亲戚借钱,从外地买回20桶蜂种,自己打木板做蜂箱,成了村里的第一位蜂农。

老周每天吃完饭就钻进地里头,养蜂、检查蜂巢、分蜂、招蜂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饥一顿饱一顿、被蜜蜂蛰的鼻青脸肿也成了家常便饭,但老周心里是欢喜的。

没想到的是,由于经验、技术不足,蜜蜂相继夭折过半,产蜜数量减少。年底一核算,非但没能赚到钱,反而赔进去上万元,原本就很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初次创业遭遇失败,有人对老周冷嘲热讽,也有人劝老周别干了。心情沮丧的老周有点懵,瞬间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和冲动。“既然已经东拼西凑干上了这一行,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的,不都说万事开头难吗,一家子老小还指望着自己呢。”老周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

尝过苦头的老周变“精”了。他开始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土蜂养殖技能培训班,私底下利用手机网络平台学习养蜂知识。闲暇时间,老周甚至走上好几里山路向有经验的蜂农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老周的进账开始有了起色,眉间的皱纹也少了许多。

要想效益好,规模也要跟上。为了购买更多的蜂种和蜂箱,老周为资金急得团团转。2015年,在村上的帮助下,老周申请了贴息贷款5万元,再加上每年的产业奖补资金,从20桶、30桶到100桶,老周的养蜂数量逐年增加。

老周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蜂大户。

在养殖过程中,老周发现传统的引蜂方式费时费力,经过多番研究,制作出一种轻便、小巧的竹篓,极大增加了外出蜂群的回巢数量。没想到这一“装备”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快就流传乡里、广泛应用。

老周成了村里美名远扬的养蜂“专家”。

2018年,老周将家里13亩土地承包给村上新建的茶园——安康硒博士茶叶公司,成了村里第一批土地流转大户,也成了茶园的一名管护员。只要有空闲时间,老周便会辗转于葛根、水稻、茶叶、魔芋四大产业园区务工。“身兼多职”的老周日子变得更加忙碌,却也更加充实、有盼头。

为了将生意做好做大,头脑灵活的老周苦心经营市场,按照规范的生产渠道、工序和销路,获得了好口碑,将最初的小范围零售蜂蜜发展到联系买家统一收购,并通过发送微信朋友圈、送货到固定卖场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将蜂蜜生意做到了省内外,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百元、几千元不断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元。

家里砖瓦结构的土墙房换成了三间整洁的平房,两个女儿也长大成人上了大学。2017年,老周一家顺利脱贫,他也成为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典范。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这是老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比如蜂种来源、场地安排、蜂箱如何操作等技术要领,我都毫不保留地给人家说。”谈到对村上养蜂业的带动,老周满是自豪地说,“‘同行’多了自己也高兴,只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保证蜜源和质量,就不愁没有市场和销路。”

眼下,村里已发展34户养蜂大户,去年一年,全村养蜂年产值就达到了100多万元。“我们是党员,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这点时刻在提醒自己。”老周的话语平和,却透着一股子坚定和自信。

夕阳西下,暑气还未消散。老周告诉我们,这个时候下地劳动正合适,他要去家门口的茶园地里除草、浇水,把这上千亩的茶园管理好,等到2至3年后茶园开花,茶树花对补充蜜源也有很大的帮助。

“养蜂虽然很辛苦,但农村人只要放勤快一点,有一定的头脑,眼光长远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在这么好的政策环境下,不愁脱不了贫,毕竟它是一项很甜蜜的事业。”老周说。

新闻推荐

孙自芳:一个守望3900亩山林的人

通讯员陈延安孙圳见到孙自芳时,我们已累得热汗长流,一跨过他家木门槛进到土坯房内,额头热气便成为了白腾腾的烟雾。那是5月1...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蜂舞桂花村,百姓日子甜)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