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岚皋新闻 > 正文

双龙茶,既让人脱贫更让人致富

来源:安康日报 2016-03-29 23:36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任紫安

土地上逼出来的优质产业

双龙镇地处汉滨区最南端,与岚皋县、平利县接壤。

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双龙镇是汉滨区偏远穷困的代名词。全镇15600余人,土地面积不足万亩,人均不足一亩,除了沿河一带的土地,90%以上都是山坡地。贫瘠的土地不是丰收之地,长期以来贫困是双龙摆脱不掉的阴影。

土地不长好庄稼,农民只能丢下土地外出打工。2008年以后,经济危机也波及这个偏远的山区小镇,大量农民返乡求发展,眼光重新盯上祖祖辈辈寄托生计的土地。这之后,双龙人先后发展过魔芋、黄姜、绞股蓝、蓖麻、蚕桑、畜牧,收益差、市场风险大,最后都以失败收场。

土地上种什么才能一糊口、二脱贫、三致富?茶叶,作为时事逼出来的产业,进入到双龙镇的产业选择中。土地上逼出产业路,说来也叫双龙人感慨。

双龙镇其实有着较早的产茶历史。从清明以来,就是石泉铺(岚河口)集市茶叶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安康茶叶的主要产区,其衰落是近30余年的事。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整个农业生产逐渐式微,茶叶作为低效产品,也一同被丢弃,几十上百年形成的茶园荒芜衰败。

双龙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山区特殊的小气候,适宜优质茶生长。双龙茶具有条索紧细、色泽深绿、易溶解、耐冲泡等特点,在百年来的安康茶叶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名头。更何况近年来安康发现富硒,双龙茶地处富硒带。

但现实是,双龙茶叶的发展也走过一段无序之路。比如在茶树品种上,从上个世纪五、六年代以来,多种茶树被引种,品种有中叶紫阳有性群体种、湖南种、浙江种等,杂乱的茶叶品种,影响了茶品的产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龙茶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产业的鸡肋。

2010年前后,双龙镇党委、政府面对困局下决心发展茶业产业,以茶业产业发展带动全镇经济发展,重新找回土地上的比较优势。随后,他们与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引入企业化运作,在全镇进行茶叶栽培、加工、销售和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

要素变了,带来双龙土地上的巨大变迁。

土地上的财富和土地上的模式

汉水韵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已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先进集体,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先后参与指导全市5万余亩高效茶园建设,为省内900余家茶叶加工厂提供加工技术及设备服务,与全市100余家茶厂建立了广泛的茶叶经营业务联系。

双龙成为汉水韵公司的成名之地,也是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公司在双龙建设双龙省级现代茶业示范园区,新建高标准示范茶园3000亩,辐射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新建茶园2800亩。兴建了800亩“陕茶1号”母穗园,建起500亩高标准“陕茶1号”育苗基地。修建起了“陕茶1号”母树生态观光园。

在双龙,公司先后投资2700万元,先后帮助农民组建了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一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边远小乡镇,仅仅几年的时间,春雨后竹笋般涌现出一批有基地、有产品、有市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00多户,这种现象在陕西省并不多见,在全市更是首屈一指。

如今茶产业在双龙的产业覆盖面达到80%,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茶叶脱贫致富。2010年,双龙镇的贫困面45%,如今降到2015年的30%,15%的贫困人口因茶脱贫。

汉水韵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立起茶业产业全新的生产方式。从基地建设、节令管理、采摘采收、工厂加工、品牌包装、市场营销,都按照现代企业和现代市场的要求办,广大茶农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职业意识和专业精神不断增强。

在公司的组织下,原有的2300多亩老败茶园得到优质化改造。全镇新流转土地建新茶园2500多亩,在茶叶集中的新华、龙泉、永安3个村建起3个茶业初制加工厂,由于地域、用电、交通等原因,而把精加工放到要素更加齐全的安康高新区。

几年来,双龙农民每年地租收入75万元;“陕茶1号”育苗购买农民茶树枝条200多万元,农民每年卖茶叶鲜叶收入2300万元;农民全年在茶叶专业合作社务工收入530万元,农民茶叶收入总和达3100多万元。

连续3年来,双龙镇农民纯收入都以10%速度增长,这与茶叶的功劳分不开。公司带动农民进入农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这一双龙模式,正在引起安康黄土地上的热切关注。

他们曾经贫困,他们现在富裕

新华村贫困党员缪志顺住在边远的高山上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子里,交通极为不便,自己50多岁了,一只眼睛有残疾,妻子有精神病,女儿远嫁外地且经济不佳,儿子在城里打工,已娶妻生子,经济只能自保。自从缪志顺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后,工作认真,勤学技术及管理,被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聘用为茶叶示范园区主任,年收入近4万元。缪志顺的妻子每年在园区也能零星做些工,收入也近万元。

龙泉村永安五组村民王衍奎,家境极为贫寒,种上4亩“陕茶1号”,近3年来,每年卖茶树枝条都在4万多元,加上在茶叶专业合作社投劳,年工资约2万元。

龙泉村村民王庆江,由于身体不好不能出外打工,靠承包的十几亩老茶园,手工制茶,干一年到头落不了几千块钱。在汉水韵公司支持下,挖掉了品种繁杂的老茶树,改种15亩“陕茶1号”茶苗,现已收益,每年卖茶树枝条和茶叶鲜叶收入过20万元。

龙泉村村民王支庆两老年事已高,儿子在外省工作。王支庆种了两亩“陕茶1号”,一年卖茶叶鲜叶、买茶树枝条,在茶叶专业合作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收入4万多元,他现在最高兴的事是,每年不再需要儿子给钱补助家用,他还积极存钱,“儿子需要了,不会手短。”

双龙镇龙泉村村民夏洪伟长年在外打工,花销大,照顾不了家人,苦干一年到头也拿不回来多少钱。几年前,看到家家户户种茶都赚了钱,大年三十都在地里开挖茶带,便下决心不走了,将自己家的5亩地都种上了“陕茶1号”。如今每年收入都过10万。在2015年的三星茶叶专业合作社改选换届中,见多识广的他被选为社长,同时汉水韵公司也聘用他为田坝育苗基地经理。

康富兵、康富军弟兄俩过去也是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养活家庭,学到了一技之长,看到种植“陕茶1号”的收益,申请加入了汉水韵公司,康富兵担任了大竹园七堰苗圃经理;康富军负责公司的工程技术管理。

双龙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罗先印,既是新华村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受益人。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兴建了800亩茶园和20亩“陕茶1号”育苗地,建起了新华茶叶初制加工厂,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在双龙数一数二。

原永安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庆兵是全镇首先连片种植10亩“陕茶1号”的带头人,为了大力推广“陕茶1号”,专职做好“陕茶1号”苗木推广副经理工作,主动辞去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专心管理好双龙、大竹园、田坝3个村“陕茶1号”育苗基地的管理工作。

双龙镇龙泉村村民王伟,在外打工没挣到钱,凭着年轻人的聪明好学,在汉水韵公司担任了制茶师,还带头组建了汉滨区陕茶专业合作社,平时搞好茶园管理,炒茶季节炒制好茶叶。魏义根、刘有和、杨佑余、谢贤梅、张永宏、吕晓军、陈寿平、谢连成等等,作为双龙镇的新型职业农民,茶叶改变着他们的人生,他们也为茶叶的发展尽心尽力。

傅新,安康市公安局干部,双龙镇龙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对自己所肩负的脱贫攻坚任务,既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也感到乐观,在他看来,抓住茶叶做精做细,村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指日可待。傅新现在每天的工作中心就是茶叶,经过前期调查,他坚信龙泉村所有贫困人口都能从茶叶中收益,茶叶,成了他满脑子“精准”系统中的热词。

新闻推荐

岚皋低碳祭扫渐入人心

本报讯(通讯员杨富琨夏爽)清明期间,岚皋县提倡“低碳、生态、环保”祭扫理念,在全县推行墓前静思、鲜花祭扫、网上悼念等多种环保祭奠形式,清明新风尚渐入人心。从三月上旬开始,该县举办“文明祭扫平安...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双龙茶,既让人脱贫更让人致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