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河漂流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巴人及其部族逐步形成了一支重要的地域文化,即巴文化。巴文化同其它地域文化一样,在产生、形成与发展中,与其周边的民族文化长期发生冲突与交流,反映出自己的独特风韵,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陕西南沿、大巴山北麓的岚皋县,被专家学者认为属“巴文化”核心区域之一。地缘造就了岚皋与巴人、巴族及其巴文化割舍不断的血缘,巴文化在安康岚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留下了众多印记。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休闲度假,而是追求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感悟巴文化生态休闲游”成岚皋旅游新名片
近年来,岚皋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把握生态约束,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富民、生态强县”发展战略,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岚皋境内的南宫山、千层河、神河源、岚河漂流、蜡烛山等五大景区,在历届县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各个景区相继得到开发,成为该县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厚实“家底”。特别是以“一绝五奇”著称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南宫山,成为安康市乃至陕西省旅游的名片。
2013年12月,岚皋县出台《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快对岚皋巴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致力打响岚皋“感悟巴文化,休闲体验游”品牌。
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表示,随着新形势下游客对旅游的新需求,作为旅游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显的尤为重要,打造岚皋“巴文化”品牌,就是要把“巴文化”这一岚皋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传承,让岚皋巴文化因旅游而体现文化价值,让岚皋旅游因巴文化而彰显独特魅力。
来到岚皋 游客有“看头”有“玩头”
现如今,走进岚皋,人们无不为岚皋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所迷恋。外来游客被这里积极乐观的人文风貌、自然恬静的灵山秀水深深吸引,游客来了有“看头”、有“玩头”。
岚皋县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全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陕西省旅游强县和首批旅游示范县。这一项项荣誉,与岚皋县近年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挖掘地方巴文化内涵,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密不可分。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岚皋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中全方位融入巴文化纹理。实施巴文化“五个一”重点工程,即打造一条巴文化长廊、建设县城一条巴文化街区、创建一个巴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一个巴文化风情园、策划包装一台巴文化文艺节目和一组巴文化歌曲、编印一本巴文化书籍,用雕塑、图片、传说、民俗、服装、方言土语等各种艺术形态,做深做细做亮“感悟巴文化、休闲体验游”品牌。
该县通过对岚皋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不断探究,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巴山巴人风采的文艺节目,如演绎古代巴人征战的舞蹈“晓道竹马”,演绎岚河岸边古代巴人祭祀水龙王的舞蹈“岚河渔鼓”,演绎横溪明清古盐道上发生悲欢离合故事的情景剧“盐道情”等等,遴选十余个节目组成题为《岚水巴韵》专场巴文化演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巴山地区的各色美食,对外来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岚皋把吊罐肉、蛋皮炒腊肉、炒洋芋粑粑、酸菜炒魔芋豆腐、凉拌神仙豆腐、巴山小豆汤等数十种代表性菜肴,以它们的历史沿袭、食材取舍、炊具选择、烹饪流程、趣味故事等为内容,精心拍摄制作成《巴人美食岚皋味道》系列电视节目,一经播出,深受食客喜爱,被誉为“舌尖上的岚皋”。
该县打造了“锦绣花里”、“渔家溢河”、“画中横溪”、“休闲四季”四张乡村旅游名片,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还对巴人穴居遗址僰子洞、佛教文化大士灵塔,以及浪河古盐道遗址进行了保护,对规约文明乡风的双丰桥禁赌碑以及巴文化中崇尚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周氏武学馆进行了全面修复。
到岚皋“感悟巴文化,休闲体验游”,渐成时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拍摄播出南宫山专题纪录片《佛影迷踪》,再现巴山的神奇与神秘。2014年,陕西广播电视台三进岚皋,《你不知道的陕西》栏目带着房车游岚皋、《七女秀陕西》栏目拍摄“风景岚皋极限体验”、《勇者无畏》栏目拍摄八集巴文化竞技真人秀节目“越野夺标冲刺岚皋”。技真人秀节目“越野夺标冲刺岚皋”。
岚皋旅游与巴文化的融合发展,促推岚皋旅游不断提升、市场也不断扩大。该县年接待游客人数由2006年的14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54万人次,增长25倍;综合收入由4200万元增长到16亿元,增长38倍。2014年仅“十一”黄金周,全县就接待游客多达22.28万人次,南宫山、千层河和神河源三大景区游客爆满。蔡建国
岚皋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岚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