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平梁镇说是小镇,是因为面积小,经济总量小,这个镇面积只有204平方公里,去年经济总量为17.6亿元。但是,说是小镇,其实不小,这个镇19个村和1个社区,扶贫初期共有贫困村9个,贫困人口8476人。
几年的脱贫之路,这个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群众面貌都变了样。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一切,让我们一同走进平梁,探究这个小镇的特色脱贫突围之路。
“三变”改革,让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
在平梁镇,“土地里长不出‘金娃娃’”这条俗语被打破。当今的平梁,村村有产业,贫困户(除特困供养人员)户户有股份。2018年全镇产业发展中,贫困户共计得到分红35万余元,从园区务工收入80余万元。
针对传统种植业产出低,部分土地撂荒的现状,平梁镇积极探索“三变”改革之路,下了一番功夫。全镇19个村1个社区,全部建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财政注入启动资金416.5余万元。清河村“三变”改革试点时,镇上动员能人成典勇发展花椒产业,盘活闲置土地800亩,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49岁的冉桂芝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有3个孩子,大儿子外出务工,因无技术收入微薄,两个女儿年幼还在上学,家里开支不小,丈夫因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外债,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将自己3亩土地流转给成典勇建设花椒园,仅地租收益1200元,当年在园内务工收入2800元,实现当年家庭人均收入900元。目前,花椒园共流转土地800亩,带动40余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太行村,平梁镇积极推行自主经营模式、农户托管模式、订单回收式产业发展模式,把闲置资源盘活,促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户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益。
除了发展产业,挖掘公益岗位,也是贫困户增收的又一渠道。通过开发公益岗,让贫困户既能从劳动中增加收入,又能美化环境。新河村护河员王传玉介绍说,他每周至少要维护河道卫生3次,平日里巡查不间断,既锻炼了身体,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河道清洁。在护林员、保洁员、护河员等公益岗位开发下,村级组织集体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让河道净起来、车道畅起来、山头绿起来,农村面貌发生着悄然变化。全镇2018年落实贫困户公益岗位82人,工资性支出达47万余元。
基础建设,让贫困户脱贫路迈出来
道路、住房是消除贫困道路上的“拦路虎”。平梁镇依托项目实施,紧扣脱贫标准,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
在该镇蔡家河村三组、四组,居住着130余名群众,由于地处偏远,错失了几次修路良机,通上水泥路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2017年年底,经过三次实地踏勘,确定建设方案,2018年克服砂石料涨价等困难组织施工,到11月初,1.2公里水泥路全部硬化。村支部书记牛少江感慨地说:“多亏(下转四版)
记者 熊峰 通讯员 邹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泓鲲记者张维)水利部调研组1月8日至11日赴安康市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汉阴县涧池联村供水...
汉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