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兵 通讯员 吕亨未
“当了三年七个月的门卫,被企业开除,到底该赔多少钱?”3月17日,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村民邹吉武和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的某食品企业,僵持不下。邹吉武以企业无故辞退为由索要高额赔偿金,“不给补偿,就不腾退门卫室。”企业认为邹吉武未履行好岗位职责,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矛盾一度演化为肢体冲突。
3月29日,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室内,一纸调解书消除了所有分歧,邹吉武高兴地从企业负责人手中接过8000元经济补偿金,双方握手言和。短短十二天里,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记不清做了多少工作、用了多少精力和智慧。
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关系着民生、关系着稳定、关系着百姓切身利益,作为劳资纠纷多发的工业园区,如何保稳定、促和谐、惠民生?汉阴县给出的答案是,将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向园区企业延伸,构建起“区域性+多元化”联调新格局,通过工作前置抓预防、关口前移抓调解,将劳动争议化解在一线、消除在基层。
把调解室搬到群众身边,遇事知道找谁办、怎么办
如果在2016年以前,面对这样的劳资纠纷,邹吉武可能和不少劳动者一样“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找谁”,进而告状、上访。实际上,这种担忧也曾真实地发生。
2009年,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成立,作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各项政策倾斜,资金不断涌入,园区企业也随之攀升。至2015年底,集中区入驻企业123户,从业人员达8231人,各类劳动纠纷问题日益凸显,单一的劳动仲裁调解组织远不能满足需求。
如何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就业脱贫?汉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问题作为“321”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来研究。2016年9月,经过多次学习和调研,由汉阴县人社局牵头成立了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中心设在工业集中区内,配备独立调解室、流动仲裁庭和办公室,统筹各单位人才资源,组成了15人的工作团队,每周三集中办公,平日里有两名调解员常驻。
随着园区企业不断增加,仅仅依靠调解中心的力量显然不够。“邹吉武这个案子,我们有5个人参与,分头给企业和邹吉武的家人做工作,前后跑了十几天才调解成功。”汉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股股长、调解中心调解员杨帮贵说,遇到错综复杂的案件,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为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提高工作效率,该中心积极动员企业建立自己的调解委员会,构建了县仲裁院、园区调解中心、片区各企业调解委员会、企业调解信息员“四位一体、各自负责、全面监控”的调解组织网络。其中,调解中心负责整个园区内的劳动纠纷化解,各调解员分片包抓企业。在调解中心的指导下,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负责企业内部的纠纷化解。“我们最终就是要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化解在一线。”汉阴县人社局局长、调解中心主任刘康明说。
位于汉阴县城关镇的安康博元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员工300多人,自建立调解委员会后,未出现一起上交的劳资纠纷。“公司调委会共7人,都是各部门的骨干,平日里时常找员工谈心,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大爱教育,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矛盾发生了,调解员用心用情调解,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该公司工会主席、调委会主任沈桂芝说。
9月29日,职工陈小琴突发疾病住进了西京医院,家属情绪激动地要求赔偿,在该企业调委会的事先介入和调解下,冲突及时化解。早在事情发生时,公司的两位调解员第一时间将陈小琴送进了医院,沈桂芝随后又安排调解员去医院看望她,并在全公司发动捐款。调解员多次和她的家属沟通,还主动带他们到人社部门咨询有关政策。在调解员一次次的关怀和劝解下,他们深受感动,很快达成和解。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初冬的阳光,难得如此明媚。八十多岁的李登军老人将老伴扶到窗边躺下,享受这难得的安宁。“要不是搬进了福源小区,哪有这样安...
汉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汉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