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汉阴 吴静文
春季里来菜花香,
小蜜蜂来采蜜糖;
夏季里来荷花香,
采下花儿送姑娘;
秋季里来稻谷黄,
收进家里装满仓;
凤堰梯田赛天堂,
是我可爱的家乡。
孩子们唱着这首歌谣,迎来了又一年金色收获季。在汉阴县漩涡镇素有“清代万亩古梯田”之称的凤堰梯田景区内,近两年来引进粮食加工企业,采用订单种植方式,几千亩水稻正值收割期,为景区增添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满山遍野间响起农民用老式拌桶或便携式收割机收割稻谷的声音,那具有节奏的“砰砰”摔打声与“突突”的收割机声合奏出一首丰收的赞歌,打出了农民的豪迈,唱出了农民的喜悦,他们为自己而劳作,也为自己而歌。
景区内东河村69岁贫困户冯厚才说:“从去年开始,按照订单种植方式,与合作社签订回收协议,种植了4亩有机水稻。以前我们自己种植普通水稻只卖1.3元每斤,现在合作社2.5元每斤收购,收入翻了一倍,1亩田一年有9000元收入。”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教我的一首儿歌:
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多,麦子好,磨面做馍馍,馍馍香,馍馍甜,从前地主吃,现在大家吃。
以前,农民一年到头在田间地头劳作,辛辛苦苦一年也没有多大收成,甚至过年饭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已吹遍了中国大地,但在偏僻落后的秦岭凤凰山脚下,各个村子发展的步子迈得还很小,怯懦而羞涩地刚刚露出头脸,农民种地的方式依然老旧,收成很少。虽然农民成天勤劳耕作,贫穷依然很严重。有一首童谣作了证明: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割大麦,大麦收了一箩筐,吃了饭,没衣裳。
如今一亩田的收入,相当于那个年代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的开放,更是思想的开放,田还是那块田,但是科学种田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优良籽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机种植方式可以获得增收,农民种地的热情也高涨。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部门为农业增收做了大量工作,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推进,在水利、交通、电商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拿县扶贫局农综开发小流域治理项目来说,2017年在漩涡镇东河、双河、黄龙3个村建设小流域治理项目9300亩,项目总投资8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完成拦河坝3座,衬砌渠道7公里,修建沉沙池、闸、涵、人行桥等渠系建筑物40座,完成沟道治理计划溪流护岸1公里,新修硬化机耕路4.39公里,修建梯田埂5.2公里,修建农用桥涵2座,农业措施完成改良土壤20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0亩,栽植苗木1180株,科技兴农技术培训1000人次,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种植1000亩。
系列贫困村农综治理项目,不仅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美化了村容村貌,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比城市更让人向往。在汉阴当地,农村妈妈都唱着这样的歌谣哄小孩入睡:
逛乡村,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
小宝宝,乐陶陶,做早操,学习好,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架大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奚小莉)9月9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博物馆时光”栏目首播安康市“一带一路”系列专题片第一集《穿越千年,他们...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