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伊始即已开启的丝路人文交流,将中国文化甘露播撒世界各地,也让这丝路起点的长安城在经久不息的东西方文明对话中含英咀华。
王犇成长、工作、创作和生活在西安,必受益于汉唐基因滋养,画里画外萃取传统遗存,同时不忘续写西安中国画院的辉煌,寻觅艺术表达的新路径,继续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扶梨深耕,稳健前行。在他任职院长一年之后,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画院院长王犇的工作室“墨守阁”,对他进行了专访。
近期,我们将以系列专访形式,对王犇院长及画院的变化进行追踪报道。
华商报:自您上任一年多来,西安中国画院可谓动作频频,“西安文脉”工程持续创作并登上钟楼展出,画院赴法展现西安魅力,成功申获国家艺术基金并重走丝路采风,与中国国家画院签署战略合作并重磅联展等。能说说现在的画院有哪些变化和未变的地方吗?
王犇:事情做得越多我越忐忑,只怕让西安中国画院这块西安文化的金字招牌蒙尘。所以,我们拿出了“追赶超越”的劲头,在上级领导和王西京老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画院工作围绕基础建设、人才建设、精品创作、交流展览、采风写生来进行。可以肯定地说,一年多来没变的、需要传承与坚持的是老一辈留下的团结包容、传承创新、担当奉献的优秀传统与立院精神;变化的则是基础建设的院风院貌、学科部门及人才的管理激励机制、精品创作选题及对外展览交流的形式举措创新等方面。
华商报:画院的优良传统精神的确应该坚持,那您能具体说说变化的部分吗?
王犇:新时代当然要有新举措,回顾画院2017的工作成绩可以概括为:1个基金、2个场馆、3个中心、4个基地、5个部室、6次对外交流、7个画种艺委会、12场教授博士讲座、28场展览。
这些“战绩”中,有变化有创新的是“1个基金”,即西安中国画院首次成功申获到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也是西安市唯一获得此项资助的艺术单位。我们在全国遴选出30名优秀中青年创作人才进行培养,现已顺利开班并完成了丝绸之路陕西·甘肃段历史遗迹及风情考察,学员们现在正在创作完善草图。这个项目得到了西安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与重视,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亲自任艺委会主任把关学术,专家现已拟出了72位丝路名人,由画院组织创作。“2个场馆”,即先后新开设了画院美术馆、职工食堂及新增画家工作室,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建设。“3个中心”,即画院艺术交流中心、西安市重大题材选题研究中心、画院当代水墨研究院;“4个基地”即秦岭上坝河采风基地、皇冠采风基地、天竺山采风基地、汉阴古梯田采风基地。“5个部室”即我们在业务办公室之下,又细化成立了创研部、组联部、展览部、交流中心、重大题材办5个常设部室;“12场教授博士讲座”是指选题中心选聘省内乃至全国的教授、博导、博士等名家学者,为我院画家、文脉作者、国家艺术基金学员及广大市民爱好者作专题讲座。以上新举措新亮点就算是变化部分。
创作、展览、交流是画院不变的常态化本职工作。去年“6次交流”赴深圳、甘肃、烟台、榆林、广元以及法国里昂;“7个画种艺委会”,即恢复常态化运行人物、山水、花鸟、工笔、书法篆刻、当代水墨、理论等七大研究室的机构职能。“28场展览”,即2017年共组织主办策划、参与承办了28场画展,保持了一月一小展、两月一大展的节奏。之所以保持如此密集的学术展览交流活动,就是要逼着画家勤创作出精品。画院去年在全国、在省市级大展上都有上佳表现,从高原展获一等奖到登上核心杂志《美术》的封二,就是抓出来的成果。展览多、交流活动多,也能提振当下较为低迷的国画市场现状,为当代中国画艺术从高原到高峰添薪助火!
华商报:西安中国画院在新形势下地域文化建构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犇:我经常对画院的年轻画家们说,生活不在别处,就在西安;事业不在别处,就在画院。
作为西安唯一的一所国办专业美术机构,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水墨丹青来描绘大西安的历史与文明的脉络。近年来,我们实施的“丝路文明·西安文脉”重大题材创作工程,在党和国家号召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背景下,将十三朝古都的丝路文化与文明脉络用美术作品来梳理表现。再加上画院正在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都是对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有益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国美术界都有一定的范本意义。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我们和中西部很多城市的国办画院与美术机构进行了座谈,达成了战略合作或交流机制,他们纷纷表示要来西安交流学习我们的“美术创作为所在城市服务”的理念与经验。
同时,我们也将眼光投向上海和北京,虚心向上海画院取经,向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借鉴《上海文脉美术工程》,学习国家画院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宝贵经验,邀请他们来西安交流,和西安画院举办联展,用国家级美术力量来指导我们的文脉工程。
在2017年的全国大中城市画院学术年会上,西安画院的这些举措,被轮值主席陈承齐赞为学习榜样,号召全国画院向西安中国画院学习。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表示,西安这些画家,深得丝路文化的涵养。丝绸之路是西安文脉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创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呈现的开放、互动、交流的精神。西安文脉展挖掘西安的传统文脉,对“一带一路”美术工程有一定丰富、提示和借鉴。王西京主席也表示,由两个专业画院联手做这样一个展览,体现了文化主体意识,体现了文化的责任、使命及自觉。
我想,这就是美术界对西安中国画院近期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吧。
华商报:陕西是美术大省,那么,西安中国画院在西安美术乃至陕西美术中的定位是什么呢?
王犇:国办画院与美协的组织联络与服务会员、美院的教育培养职能不同,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对中国画的专业研究、创作与交流,是汇聚国画专业创作人才的机构。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是我们的老院长,他创办西安画院起,就确立了“开门办院”的优秀人才聘任原则。西安中国画院从美院到美协再到基层广纳贤才,现已拥有聘任制画家近300余人,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从这里培养和走出了一批人才,很多都成为省市各类美术机构的负责人和骨干人才。我们鼓励和动员画院的画家积极参与省、市美协组织的各项学术展览、对外交流、文化下乡、义捐义卖等活动。我们有2个年轻画家,新婚都坚守在省美协设在骊山的培训中心,2个月回不了家。画院开辟出专门区域,免费提供给西安市美协用作办公场所,现在这种团结与奉献精神仍在传承。
(未完待续)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 陈梦扬
王犇 1968年生于西安,199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现任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文联委员等。获西安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明兵)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汉阴支行传来喜讯,截至2017年12月末,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0.5亿元,较年初增加9.74亿元,增幅10.73%,顺利实现年度任务100亿元目标,取得历史性突破。...
汉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汉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