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潘定安 实习生 刘青)仲秋时节,阴雨连绵。近日,记者在白河县中厂镇迎新村采访时,所到之处都能看到驻村扶贫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冒雨在贫困户家里检查房屋安全,有的在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抢收丰收的粮食。提起帮扶单位和扶贫工作队,接受采访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迎新村是白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帮扶的深度贫困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476户1725人,全村现有在册贫困户182户530人,计划2019年全村整体脱贫。
记者随该局驻村第一书记陈义波来到他包联的贫困户赵大红家,赵大红一家6口人,赵大红患有尘肺病,有一位81岁的老母亲,妻子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家里还有3个孩子在校读书。赵大红的妻子告诉记者,今年3月扶贫工作队给她家申请了3万元的产业贷款,她们种了4亩瓜蒌、养了80多只鸡、2头猪。两个儿子大学毕业正在实习,女儿在西安上大学,还有助学贷款,今年村上还产业补奖她们家3000元,老公就在家门口的矿上打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陈义波对记者说,赵大红家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结合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项政策,现在这一家人的生活基本没啥问题。陈义波还告诉记者,三组有个叫裴家坡的地方,过去交通不便,各类社会矛盾重重,经济发展缓慢,致贫因素多。县农村公路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积极想办法落实项目资金,修通了村组公路2.5公里,实现了群众多年的愿望,激发了群众致富创业的积极性,年轻村民裴为哲集中养蜂150箱,成为群众发展养殖产业致富的带头人。
白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聂运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厂镇迎新村的扶贫工作中,他们立足村情民情实际,主抓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类政策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抓产业建设解决造血问题。该村把木瓜和旅游确定为长效产业,魔芋、甜杆作为短期产业,利用“支部+X+贫困户”运作模式,农户以务工的形式领取工资或者用土地的方式合作,参与分红,开展养殖业,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能力。目前,有4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新发展核桃213亩、魔芋310亩、瓜蒌20亩,带动约11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问题。以前的迎新村山路弯曲、路面坑洼不平,下雨更是一片泥泞,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自该局包扶迎新村以来,把修路作为头等大事儿来抓。2018年,新修南沟产业路2.5公里,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改造东沟路2.5公里已经竣工,完成新修垃圾池10个,同时还申请为该村的公路买保险,保障灾毁公路及时修复,为实现脱贫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扎实落实扶贫政策,狠抓“两房建设”解决居住的问题。还通过技能培训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人,实施低保动态管理,按季度落实14户2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37户41人农村五保政策,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参合,就医报销政策全面落实,把实惠落到实处,为村民减轻负担。
该局在主抓该村扶贫主导产业的同时,经多方奔走,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目前,迎新生态农业园已建成桂花、银杏二百余亩、芍药一百五十亩、腊梅一百五十亩。已经立项的欢乐谷旅游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包含了水上乐园、开心农场、花卉基地、木瓜温泉浴等游乐项目,一期水上乐园工程年底落地。
“我们的驻村干部常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没有叫苦叫累,今年打算把村上成熟的产业再巩固再发展。同时,着力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力争引进一家企业建设社区工厂一个。对于县上安排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有信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聂局长说。
新闻推荐
为破除大肆宴请、铺张浪费陋习,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白河县创新举措,坚决狠刹“升学宴”“谢师宴”歪风。把握高考升学时间节...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