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白河县防洪工程。本报通讯员吴磊摄
本报记者 贾玉峰 见习记者 李羽佳
上世纪80年代前,白河县被誉为“小汉口”。依托汉江,住在江边的白河群众在自家开起了商铺,繁荣的经济贸易还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务工、做生意。如今,这一切只存在于当地老人的讲述中。6月5日,记者来到白河县城关镇河街社区,想象着曾经的车水马龙。
2012年下半年,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防洪安澜工程和河街社区棚户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因为涉及道路安全、防洪安澜、居住安全,项目被当地群众称为“三安”工程,寄托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该项目依据当地地形采用立体设计,垂直建设三大功能区,地面上修建休闲广场,垂直向下是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最底层是泄洪涵洞。
截弯取直建设一条安全路
316国道是十天高速通车前白河县群众出行的重要道路。白河县麻虎镇、冷水镇的群众从镇上到县城需要绕路,即使走高速也得两个多小时,而走316国道只需不到30分钟,所以他们出行很依赖316国道。
这条白河县通向外界的大道,盘山而建,遇到大雨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小型塌方,造成交通中断。为恢复公路的正常通行,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清理路面。
现在,316国道白河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原来的山路14公里弯道多、坡度大,现在7.3公里的平直公路不仅安全而且便捷。目前,建筑工人正在进行路面铺装及交通标识设置,截弯取直路段预计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河街综合改造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罗延年对截弯取直后的316国道白河县境内段充满期待:“从县城到白河县火车站要沿着国道走山路,虽然直线距离不长,但需要30多分钟的车程。等国道白河县境内段正式使用后,开车只需要5分钟就到了,还不用爬坡,也没有弯道,太方便了。”
截弯取直后的316国道,对消除过往车辆安全隐患、拉大城市建设骨架、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筑堤坝建设一条安心堤
在河街社区一栋废弃的二层小楼的外墙上,5个不同颜色的洪水水位线标记牌被牢牢钉在墙上,有的已被岁月侵蚀得几乎看不清字迹,但李载乾清楚地记得每一块标记牌的年份和当年的水量。
“这是2011年标的,水位高189.86米。”“2005年那次洪水的水位最高,都快到房顶了。你看,就是房檐下的那一块标记牌的位置,高达193.52米。”他一边说一边指给记者看。
在李载乾记忆里,有很多关于“搬水”的故事。“白河人把搬家躲避洪水称为‘搬水\’。洪水一来,大家除了要搬衣服、被褥,还要把床、柜子、沙发也一块儿搬走,毕竟等水退后还要再回来住,家具不搬就彻底被水损坏了。2012年9月1日至6日,不到一周的时间汉江涨了2次水,群众刚逃完灾回家,洪水就又来了。就是因为遭水灾,岸边开始萧条,外地打工的都不敢来了,很多群众也都搬离了。”他平静地讲述着曾经的这一切,但社区里随处可见的一人多高的黑色水印,还是让人能够想象出洪水的凶猛。
李载乾积极组织社区内的群众制订防汛预案,将防汛期从5个月拉长到7个月。每年5月开始正式进入防汛期,他的神经也会一直紧绷到11月。
以往每到汛期,当地群众就提心吊胆怕水来。如今,高达193米的防洪堤坝让他们悬着的心终于能够放下了。防洪安澜工程保护着2.82万人,部分河段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坝顶高程193米设防,主体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罗延年说:“再加上1.5米高的护栏,整个防洪堤坝最高能阻挡水位高194.5米的洪水,且今年就可以发挥作用,保护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改造建设一批安居房
防洪堤坝把洪水挡在城关镇外,316国道的截弯取直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白河县另一项民生重点工作。
2012年9月,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立项,计划5年至8年完成建设,规划用地13.3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房屋48万平方米。河街社区906户住户中,现已签订房屋征迁协议的有817户,预计今年完成搬迁工作。目前一期安居工程已完成,回迁安置工作也已启动;二期回迁安置房建设正在进行,力争年底主体完工。
李载乾的新家就在二期回迁安置房中。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一直都住在河街的平房里,如今60多岁了,终于盼来个新楼房,不用再‘搬水\’,家里也能好好添置几样新家具、新电器。等你再来白河,就请你到我的新家做客。”
集中安置房毗邻防洪安澜工程堤顶的休闲广场,广场经过绿化、亮化后,将与明清老街桥儿沟、修复新建的河街连为一体,再现“小汉口”的繁华,连片的美景也会成为透视秦楚文化、汉水文化、码头文化的窗口。
新闻推荐
陕西故事 当我们走过母亲河…… ——写在《千里江河万古流》系列报道结束之时
本报记者韩秀峰 在最美的四月天,拂面的春风触动了心房,醉眼中,我们把目光投向远方。风景迷人处,蓝天...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