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企业参与扶贫
【编后】:与其他领域的扶贫相比,教育扶贫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刀下见菜,但其意义无疑更深刻和深远。
举全县之力发展教育的白河,真正把教育当作了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扶贫探索和创新,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所在。扶贫工程虽然浩大,路却仍需一步步地走。各司其职竭尽全力,才有脱贫的希望。经济上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
教育扶贫怎么个扶法?给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和住宿费,找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口支援,或者帮助申请生源地贷款,那都是老套路了。在高考成绩年年刷新安康教育圈的同时,白河的教育扶贫也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立足教育系统特色“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强化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落实兜底保障脱贫一批”之外,白河教育扶贫最大的亮点,在于一种以“农户+合作社+学校”为产销模式的扶贫方式。
这种方式初一面世,就迅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甚至有成为一种路径和走向的趋势。
一种新模式的诞生
能把教育发展与产业扶持这两个看上去关联度不大的领域联系起来,还多亏了白河教体局的多次调研。
该县教体局副局长黄炜介绍,在当前全面推进***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积极性很高,但农户一直担心蔬菜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害怕不能持久发展。局里下去调研了很多次,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农户解决这个问题。
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一定的数据分析。该县教体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白河现有84所公办学校,有在校学生2.48万人,其中高中生4300人、义务教育阶段1.74万人、学前幼儿3100人。由此产生的一个9500人的庞大寄宿生群体和1800名在岗教职工,他们的吃饭问题将成为推动这一扶贫措施的最大动力。
黄炜说,寄宿生一天三餐都在学校吃,走读生每天在学校吃一顿,加上教职工就餐,每年各学校食堂对牛羊鸡等肉类和蔬菜、鸡蛋的采购量就近1000万元。当时他们就想到,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农户+合作社+学校”的产销模式,让学校食堂优先采购各合作社的肉蛋类和蔬菜产品,那么既能发挥校园集中消费的优势,推进***,又能提高学校食堂采购食材的新鲜品质,保障学生营养膳食。到时农户有产出,学校有需求,合作社能完成管理和流通,就为贫困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2016年5月12日,《白河县教体系统实施***帮助贫困村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将这一设想正式变成了可操作的措施。按照这一方案,白河教体系统根据“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注重服务 、公平公正,安全第一、市场运营”的原则,发动全系统帮助贫困村农产品促销,通过这一模式拧紧“产、管、销”链条,既保障农民增收,也保障学生营养膳食,一举两得地推进***。
茅坪镇田湾村,这个县教体局帮扶的贫困村,成了第一个试点。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与学校有效对接,养殖合作社也开始为学校提供畜禽热鲜肉和蛋类食品。在初期的试点之后,各学校还将提升食堂蔬菜、热鲜肉、蛋和大豆制品的本地采购率,同时向周边县域学校试点销售。
既主动,又节制
为保证“农户+合作社+学校”模式能够顺利运行,白河教体系统还在这一框架下配套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这其中,既能看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又有在市场规律面前的有效克制。
比如在采购方式上,对全县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食堂所需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热鲜猪肉、牛奶等大宗食品原材料,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政府统一采购以外的新鲜家禽家畜肉类产品、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调味品等原辅材料,都由学校自主采购,且优先遴选在教体局备案的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与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中,在做好学校与合作社供需信息互通的基础上按需采购,不大包大揽。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监测等问题,则由合作社依托当地镇村和业务部门完成,强化源头监管,保证优质材源。
食材进入学校食堂,必须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流程,包括备案准入和订单式采购及核查退出机制。县教体局组织工商、食药监和农业等部门,对合作社及其采供的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对不守信用、以次充好、投机倒卖、出现事故或人为质量安全问题的,将其清退出学校采购圈,并拉入黑名单。
为了使这一模式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县教体局还专门建立了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协调扶贫项目资金等措施,落实资金扶持,激励合作社增强产能。将扶贫纳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内容,落实人力帮扶。为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在发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县职教中心实施精准教育培训,送培到镇村,服务到农户。同时,通过买保险等措施,提高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周志琴是试点村茅坪镇田湾村三组村民,家里上有两个年迈的老人,下有两个不满三岁的小孩,家庭困难的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务工。今年4月,县教体局帮助田湾村成立了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村民家里的蔬菜。周志琴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种了2分地的豇豆和本地黄瓜。就这两分地,为她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入。周志琴说,明年还想多种些,争取早点脱贫。
“传统手艺”不能丢
在不断创新教育扶贫方式方法的同时,白河对原有的教育扶贫措施,仍在进一步探索和更新。
该县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保留并适时恢复农村偏远山区必要的教学点,建设必要的村级公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集镇空白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幼儿园和小学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优质师资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对办学行为、教育质量、教育收费、教育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有效防控偏远农村学校及民办幼儿园因教育质量无保障、政策落实打折扣而导致学生舍近求远择校上学,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
从本学期起,白河在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照每生每年7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对在册贫困户家庭子女一次性发放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当年考入高职院校的在册贫困户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扶贫助学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入大学的新生,提供5000至1万元不等的补助。对在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其实在教育***的道路上,白河还有一项创新。就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丰富办学层次和形式,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积极接受职业教育,降低教育成本,有效防控“教育致贫”问题。
该县鼓励学生实现特优技能专业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上大学甚至考研究生的梦想。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一个不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贫困家庭增收脱贫。黄炜说,这两年白河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政策,接受中核集团对该县的教育帮扶。每年有50至100名学生到中核集团技校学习,多数学生能在中核集团就业,真正达到了“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目的。
□ 记者 谭西 陈曦 通讯员 王琛
新闻推荐
意,总能发现这方热土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瞧,这块突兀在卡子镇凤凰村境内的山石,活像一只呼之欲出的老虎,好生猛,好威武! 记者 张思成/摄影报道
奇石异松,白河处处有风景。采访途中,只要你留意,总能发现这方热土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瞧,这块突兀在卡子镇凤凰村境内的山石,活像一只呼之欲出的老虎,好生猛,好威武!记者张思成/摄影报道...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