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白河人民,几十年如一日治山创业、修田造地向贫困宣战,在长期的艰苦实践中励练形成了全省闻名的“三苦”精神,曾被外界誉为“当代愚公”。
如今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让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人民携手共进小康社会,事关全局。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让白河人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军令和责任,更是决心和行动。
帮扶精准,把准脱贫脉络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地处秦头楚尾的白河县,艰难的爬行在秦巴山的褶皱里,绵延大山如同道道栅栏,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
面宽、量大、程度深,点多、面广、战线长的贫困现状,65%的村属于贫困村,4.72万的贫困人口,26%的贫困发生率,是被困难吓倒,还是坚决的向贫困发起攻坚?县委书记陈晖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和最艰巨的任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到户,帮扶措施到户,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为此,白河按照“统一部署,分批实施”的方式,探索“三包、四扶、五保障”工作模式,即建立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的“三包”机制;落实扶持贫困村脱贫的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环境改善“四扶”举措;开展实现贫困户脱贫的住房、增收、教育、医疗、养老“五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弄清谁家穷?有多穷?为啥穷?”是宋家镇天池村支部第一书记陈山林与村组干部们达成的共识。在天池村综合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脱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将会议室装扮的如同战斗指挥室。陈山林说:“既要做到精准识别一户不错、一人不漏,又要量体裁衣、因人因户精准施策,难度不小。”面对散落在深山里的贫困对象,陈山林和村组干部一起,逐户深入走访,细化致贫返贫类型,逐一建档立卡,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一张张脱贫攻坚作战图绘制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分布、脱贫措施、贫困户信息一目了然。
麻虎镇兴平村村民刘远忠祖祖辈辈都住在后高山上,家里有两个在校学生,是村上“榜上有名”因学致贫家庭,日子过得步履维艰。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持续推进,老刘一家住进了山下的廉租房,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在驻村第一书记宋祖林的帮助下,他开办了一个小型豆腐作坊,同时养猪2头,鸡20只,今年底就能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过去扶贫是大水漫灌,现在实施精准脱贫工程,就是要找准‘穷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县长李全成多次在会上强调。
今年初,白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就悄然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政府分管副县长(下转二版)
通讯员 阮郁 王琛 李清泉
新闻推荐
6月13日,白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在县城人民路举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据统计,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20余人次,受理申诉、投诉2件。唐洪斌赵久刚摄...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