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白河新闻 > 正文

舌尖上的年俗记忆

来源:安康日报 2016-02-18 23:44   https://www.yybnet.net/

吃是过年不变的旋律,对于安康人来说,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就是:韭黄炒肉丝。少了它,年的味道就弱了。

自我记忆过年开始,年夜饭的压轴就是一盘热腾腾上桌的韭黄肉丝,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他在过年时候依然能看到这道菜。年味寄存在这道菜里得到传承。在吃客的嘴里,这仅是一盘菜,一道锦上添花的菜。而在厨师的手中,它能让年的味道更浓郁。

岳父身为特级厨师,对于每年的年夜饭准备格外用心,在他看来,每年春节如果没有了蒸菜,没有卤菜,没有韭黄炒肉丝,春节就缺少点什么。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应该是象征着团圆和聚会,而食物是聚会的催化剂,能起到调和生活酸甜苦辣。

烹鲜虽为小事,菜入嘴里却能细细品味出滋味。岳父说,韭黄炒肉丝,要用安康当地的应季韭黄,洗净并切好备用,辣椒干鲜随意,和肉丝也洗净后切成丝备用,将锅烧热后倒入食用油,倒入切好的肉丝,大火快速地翻炒至肉丝变白后先盛起,锅中再重新倒入少量的食用油,然后把韭黄倒入,翻炒几下,把肉丝和辣椒一起倒入韭黄中,大火快速翻炒,加入一点盐再炒几下即可出锅。这道菜虽然简单,但是吃起来咸鲜下饭。尤其是韭黄吃进嘴里,牙齿咬在上面的那种清脆,舌尖和齿尖留有韭黄的清香,肉丝的绵软搭配着清脆的韭黄,整道菜鲜嫩多汁,就着这样的菜,饭都能多吃两碗。

食物技艺在过年期间的发挥,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春节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也最能表达人的心情,舌尖上的味蕾承载着我们的新年愿望和传统习俗。  韭黄炒肉丝

记者 田丕

记忆中,年的味道是停留在味蕾上的。年前赶回家,已是腊月二十九了,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全家人忙里忙外都在准备过年的吃食。

邻居婶婶的好茶饭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回家当天正赶上她在准备春节的必备菜品——红薯圆。走进厨房,案头的盆子里装着刚刚卤好的猪肉,色泽金黄,冒着热气。系着围裙的她俨然一副大厨的模样,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忙前忙后,井井有条。在前后近两个多小时里,本人见证了这道传统年食的制作过程:先是将蒸熟的红薯捣碎,加上少许面粉,揉捏均匀后,再搓成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圆团,入锅炸至金黄后捞出,沥干油,就可以享用了。

看似一道简单的年食,却承载着农家人挥之不去的年俗记忆。婶婶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品尝刚刚出炉的红薯圆,一边回忆道:“我小的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是要准备这道菜的,意味着丰收,也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我的老家白河县西营镇高桥村,在十天高速通车前,村里是出了名的大后山。到安康城要转几趟车,前后颠簸六七个小时,去趟县城最少也要三个来小时。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就只有过年才能一家团聚,过年的吃食大多也是从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如今农村面貌大幅改善了,住在山上的村民大多搬到路边了,破旧的土坯房纷纷被钢筋混凝土的小平房替代了。晚上,我们沿着硬化的水泥路,步行到外婆家拜年,路边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四处一片灯火辉煌的景象。外婆80多岁了,近年来疾病缠身,腿脚不太利索,家里的年货儿女们已置办齐全,她就负责张罗着新年的吃食。和婶婶家一样,外婆家除了早早炸好了红薯圆,还准备了基围虾、鸭脖、卤猪肉等肉食。

火炉里的柴火劈啪作响,我们围坐在一起。外婆招呼儿媳为我们烧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酒,里面放着少许汤圆。这是过去农家新年待客的首要甜点,家里来客人了,要先吃上一碗放入鸡蛋或麻花的米酒,才开始炒菜做饭招呼客人。我们正吃着津津有味,外婆却感慨起来:“如今生活好了,过去的很多过年才有的食物都消失了。”

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外婆,对过去的年俗记忆犹新。她说过去家里穷,过年的吃食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的,红薯圆是“菜头”,此外还会炸排骨、发面、麻花、麻叶等等,炸熟食似乎是过年才有的味道。过去家里买不起零食,家家户户会在腊月初开始熬红糖,经过清洗、蒸煮、熬制、糖化等多道工序,好几天时间才能挤压出粘稠的糖稀,然后将炒熟的黄豆、黄生米、葵花米、包谷米等掺在一起均匀搅拌,等冷却后再用刀切成均匀的小块,放着过年就是最好的零食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还要磨豆腐、蒸馍馍,经常点着桐油灯,一忙就到半夜了。

听着外婆的叙述,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童年,红薯糖的味道似乎还在唇齿间流转,但恍惚间一切都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通村路上的小轿车一年比一年多。路边的小平房连年增加,连住了几十年土坯房的外婆,也即将离开老屋搬到砖房了。这一切都预示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人也在感慨如今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就连延续很多年的年俗记忆——红薯圆,过年愿意做的人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时髦的“山珍海味”。 准备过年的吃食变得越来越容易,团圆饭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人们似乎很难再找回过去的年食记忆。在跟一位退休多年的舅爷聊天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让回乡的游子望得见年俗、记得住乡愁,或许也是如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深思的问题。  记者 肖兵

新闻推荐

盯住贫困户长远出路 ——白河县以贫困户为中心精准施策促攻坚

——白河县以贫困户为中心精准施策促攻坚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舌尖上的年俗记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