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生育、如何进一步化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如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皖发展……安徽省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省人大代表 贺沛芬科学做好“幼小”和“小幼”双向衔接
“双减”是目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在这场变革中,幼儿园教育又该如何应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安徽省将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面展开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所,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1月18日,省人大代表贺沛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科学做好“幼小”和“小幼”双向衔接,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进一步细化幼儿园玩具配备标准
“去年,我们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感到心潮澎湃。”贺沛芬表示,近年来,安徽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进展,教育公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在贺沛芬看来,幼儿教育要从幼儿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考量,发挥好引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对幼儿园实施全面、科学、优质的保教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比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游戏需要借助玩教具才能得以开展。”贺沛芬首先建议进一步细化幼儿园室内外玩具配备标准。
“幼儿园不存在作业、考试、排名、升学率等问题,但不排除低效管理,无效教学,教学小学化倾向。”贺沛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幼儿园存在大班额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重教轻保,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滞后等具体问题。
“建议强化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责任。”贺沛芬建议完善民办幼儿园管理体制与指导机制,定期对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进行现场检查与评估,督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
科学做好“幼小”和“小幼”双向衔接
“幼小”和“小幼”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从事学前教育三十余年的贺沛芬始终牵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幼小’衔接工作贯穿幼儿在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坚持‘小幼’衔接‘零起点’教学。”贺沛芬表示,省、市相关部门要加大督查监管力度,尽早出台“幼小”“小幼”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小幼”衔接的自然过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当前“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对此,贺沛芬认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更新育儿观念、密切家园联系是关键。
“这既是对家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空间。只有家庭、幼儿园和相关部门劲往一处使,共同担负起这份责任,才能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拥抱快乐,在快乐中收获全面成长。”贺沛芬建议尽早出台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定期开展行政、督导、师训、教研综合研判会,建立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机制。
建议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贺沛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纵观全市乃至全省,大多数托育机构均为租赁房屋,运营成本较高,收费备案制,没有上限规定,每月每生在3600元—7800元不等,普惠性托育资源不足。目前存在托育服务人员准入制度不健全、培养渠道狭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如何构建规范普惠托育成为当下首先需要被思考的问题。
“建议注重对托育人员培养培训,打造优良托育服务队伍。”贺沛芬进一步解释,可以依托省职业院校建立托育服务实训基地,建立托育从业人员职前职后、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培训体系。同时,通过省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提高托育行业的人才供给,不断提高托育人员专业化服务的能力。
此外,她还建议合理布局托育机构,增加托育服务点供给。
贺沛芬提倡社区普惠化模式,建议利用社区用房、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托育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除了通过改扩建或新建幼儿园中增加托班资源供给,缓解“托育难”“托育贵”,还可以挖掘托幼一体化,积极发挥幼儿园硬件、软件资源集聚优势,在条件允许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探索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我认为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有利于鼓励生育,特别应该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的现实情况。”针对新需求的出现,贺沛芬建议设置全日、半日、计时和临时等多元化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模式,从而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
省人大代表 王志彬将停车泊位建设与城市规划统筹考虑
近年来,合肥市采取了不少举措缓解停车难。但省人大代表王志彬调研发现,市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特别是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依然存在停车难。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王志彬就带来了多条建议。
王志彬表示,要满足合肥市机动车年均数量增长需求,每年应至少新建20万个刚性停车泊位及2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为此,王志彬呼吁,将缓解停车难问题作为提高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居住空间的重要举措,将停车泊位建设与城市规划统筹考虑,一体推进。
一方面,树立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加快推进停车泊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城区空地、边角地等公共区域,新建临时停车场、共享停车位等公共停车设施。
同时,将人流密集区的老旧停车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改造成容积密度更高、更具智能的现代车库;切实保障新建住宅、商业区车位配比及立体库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车辆泊位配比逐年提高,逐步达到合理比例。
王志彬建议,发挥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作用,强化资源调配,构建符合市场导向的车位共享模式,进一步弥补停车泊位缺口。在这方面,重点是推动社会停车资源错峰共享。
根据商业购物区、办公楼宇等商业停车场夜间空闲,无人使用,而居民区停车爆满的现状,可由政府采购或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单位夜间有偿向附近居民开放使用。
数字技术如今已经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王志彬建议,结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大脑建设,采用图像识别、大数据、城市云等先进技术,打造城市级停车泊位运营平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省政协委员 郑磊大力吸引央企总部及研发分部落户安徽
中央企业掌握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是推动地方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速的强劲动力源,也是支撑产教融合、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柱。今年两会,省政协委员郑磊聚焦如何吸引央企来皖落户这一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
“央企选择新址时,既会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也要和产业市场前沿相互贴近。”郑磊认为,央企的研发分部大多倾向于融入创新资源集中的区域,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安徽在这一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高铁网络四通八达;拥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科创招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态势良好。”
为更好把握这一机遇,郑磊建议:将央企落户安徽纳入“双招双引”总体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以“省市联动、各方协同、广泛对接、重点突破”的方式有序推进。“深入开展调研,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阶梯性方案,针对央企总部整体落户还是部分落户、分步搬迁还是一步到位、研发分部搬迁还是共建研究中心等拟定多情景落实措施,挖掘合作空间。”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星报讯“这个小程序确实很方便,手机上点几下,周边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主动推送给了我。”家住合肥市青年东区的失业人员王文静...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