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放优势不断扩大,人民健康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发展质量核心指标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人均水平全省领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均增长9%,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5%以上。到202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数字化治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推动模式变革,催生新发展动能
创新思想理念。常态化开展“学习合肥、追赶合肥”和向沪苏浙先发地区学习,以长三角先发城市标准来检视、衡量每一项工作。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产业发展、改造政府工作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财政金融、国资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自贸片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建设联动创新区。创新项目落实。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落地,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落地见效,做到“拿地即开工”。创新管理服务。持续做好“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等创新服务,实施小升规奖、上台阶奖、安家补助等惠企惠民政策,推动更多政策纳入网上政策超市,实施“一屏通办”改革,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组建模式创新策划团队,引导企业发展模式变革。
(二)深化融通赋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建开放大通道。加快形成“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动车运用基地,提升高铁枢纽始发能力。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开通国家航空一类口岸,建设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打通信息大动脉。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升产业大价值。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健康、养老、教育、文旅、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落实国家大战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建设。共建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带,推进沿江智造走廊建设。
(三)建设“八个平台”,激发新发展活力
做大产业平台。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争创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5家千亿级企业、15家百亿级企业。做强创新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超300万平方米创新园。推动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政府三方共建创新联合体,孵化人才团队、催生专精特新。夯实金融平台,打造“政府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联动发展的“基金丛林”。大力发展新金融,实施好“政银担”、税融通、信用贷等金融政策,升级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做优政策平台。健全政策制定-兑现-评估-反馈体系,形成政策闭环落实机制。共享智慧平台。创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设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数据公司、数字治理研究院,打造“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用活人才平台。大力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推进“3113”人才工程,建设安徽创新中心,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创新场景平台。打造“场景引领+技术突破+体制创新+产业培育”模式,催生创新企业。优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打造30个城区“两级中心”,培育连锁型、品牌型社会服务中心,构建5分钟生活服务圈和15分钟综合服务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建设人民城市,开拓文化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形成“一湾四极”大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中心城区单元控规全覆盖。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塑造人性化城市。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让“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文化秀带”。建设“两江”文旅走廊,升级“欢乐芜湖”品牌,围绕老古城老船厂老租界,扩大时尚文化产品供给。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多层次救助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推动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办学,提高引进教师的质量和待遇。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全国卫生(健康)城市。
(五)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前瞻布局“双碳”战略。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高位推进长江大保护。擘画百里生态湾,建设龙窝湖生态公园、惠生联圩生态公园。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建设长江渔文化博物馆。健全生态保障体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积极融入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新闻推荐
心脏是人体的核心器官,而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出现心慌、眼前发黑、呼吸困难等情...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