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出入口处应有满足救护车辆停靠的场地条件,以提高老年人突发疾病救治效率;探索选用智能远程水表,可以远程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状况;养老设施要合理设置避难间,保障居住者应急安全……近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由该厅组织修订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批准为安徽省地方标准,自本月起开始实施。
形势 养老设施存在规模小、简陋等问题
安徽省是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约比全国早1年,是全国12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15.9万人,占15.0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8个百分点,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全省已有不少城镇建起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在各种特定的条件限制下,部分设施存在着数量不足、规模小、内容不全及设施简陋、环境质量差等问题。
规模 每千名老人不少于45张床位
新标准按照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进行综合分类,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两类,其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主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服务。
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无论是从经营管理角度,还是老年人宜居舒适角度,养老机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床位不是越多越好。新标准提出单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建议以200~300床为宜,城市级可超过500床。
在城市建成区一般用地紧张,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有一定难度,本标准明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量宜按每千名老人不少于45张床位进行控制。
环境 选址远离污染源和噪声源
老年人一般对环境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对养老服务设施选址时,应特别考虑周边环境情况,尽量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生产及储运用地,并应处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上风向。
为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应对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总平面进行场地景观绿化设计。绿化种植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树种,乔、灌、草结合,以乔木为主,达到四季常青。
交通 建筑出入口要满足救护车直达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视力、听力会下降,反应变慢,为保障其出行方便和安全,应合理组织交通,道路要尽量做到人车分流,避免车辆对人员通行的影响。
老年人是发生高危疾病和伤害事故频率最高的人群,因此要求救护车辆能够直接通达连接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楼梯的建筑出入口,救护车辆的停靠点即建筑的紧急送医通道终点。建筑出入口处应有满足救护车辆停靠的场地条件,以保证救护车辆最大限度靠近事故地点,提高救治效率。
考虑使用轮椅老年人的需要,在机动车停车场距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或无障碍停车下客点,并与无障碍人行道相连。
建筑 合理设置避难间
结合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特点,养老机构强调色彩和标识设计非常必要。沿老年人通行路径设置明显、连续的标识和引导系统,标识的字和图案都要比一般场所的大些,方便识别。
养老设施内的大多数老年人行动能力有限,比其他公共建筑的火灾危险性高,合理设置避难间有利于在火灾时方便灭火救援和人员逃生。避难间可利用平时使用的房间,如每层的管理服务用房,也可利用电梯前室。当每层床位数大于60床时,宜划分多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应分别设置避难间。
设施 探索选用智能远程水表
老年人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对突发噪声很敏感,选用流速小,流量控制方便的节水型、低噪声的卫生洁具。可探索选用智能远程水表,刷卡计量,基于智能化和大数据手段,可以远程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状况。
每个居室门外设局部照明,是考虑老年人视力不好,开启房门时使用;设置脚灯是为了方便老年人活动,减少意外跌倒风险。顶灯、长过道照明采用双控开关两地控制,可以避免老人在黑暗中行走,造成危险。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健康,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老年人烫伤。热水散热器、电供暖散热器、热水辐射供暖分集水器等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安徽省发文规范集中开工项目带有房地产性质的项目不得列入本报消息据合肥晚报报道,举办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是推动经济高...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