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似乎女性更多地应该选择教师、文秘、新闻、艺术等职业,而学理工科不是很适合女性,尤其是跟体力有关的工科。而现实却是,目前在很多理工科专业,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随着高校扩招,理工科女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该校的工科专业近年来也呈现出女生小幅增长的趋势。
1“工科女”眼里的专业
10月19日,大四的程东霞正端坐在教室里捧书苦读,对专业和职业有着清晰规划的她,正着手考研。这个21岁的小姑娘就读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她表示,四年读下来,专业学习的感觉良好。“上大学之前对这个专业不了解,读大学后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程东霞告诉记者,考研打算报考三峡大学的同专业,“上岸”之后继续进行深造。
付丽颖是程东霞的同班同学兼寝室室友,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正在自己浙江的老家参加实习,付丽颖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报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因为家里人认为该专业的对口岗位福利待遇不错。“我现在就在公司里担任电气工程师的助理,有师傅带着教教我,等于边做边学,因为大学学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只要打好基础,工作后上手也快。” 付丽颖说,她和程东霞是班级里仅有的两名女生,实习之后,她发现所在的公司里女员工的数量也不多,她认为这可能与工作偏体力,以及大家对理工专业上的传统认知有关系。付丽颖说,在他们专业,几乎考试排名靠前的都是女孩子,但她承认,在进行金工实训时,由于涉及到体力,男生的优势会更为凸显。“比如说我们需要锻磨锤子,女孩子确实就稍微吃力一些。”对于传统认知关于“理工科就应该男孩子去学”的想法,付丽颖并不赞成:“我觉得这是语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女孩子学习理工也有它的优势。”
2女生会被优待 但不至于受宠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蛮喜欢理工科,尤其是物理,读了两年感觉还挺好的。”就读于大二的纵楹燕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班里共有50个人,其中女孩子9名。她说,班级里男孩子比较多,她觉得男生们性格直爽,都挺好相处的。
程东霞则告诉记者,大学四年里,自己和同学们相处愉快,大家都很友善。程东霞说,因为班里包含自己在内只有两名女孩子,所以她俩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但是我们班的男生们也都挺有心,三八女性节的时候,还特地送了我们娃哈哈。”说起这些有意思又很温暖的小细节,这个女孩子笑了起来。“此外,像搬书什么重体力的活儿,基本上也都是男生抢着做。”付丽颖表示,虽然女孩子少,但是并不会出现网传的“由于性别差而在班级里十分受宠”的现象:“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十分平等的。实训中,需要亲自动手实践的,我们都是独立操作。”
“这个专业的女生一直都不多,但是近年来确实有小幅增长的趋势。以前一个班大约只有两名女生,现在平均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名。”辅导员杨悦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工科专业女孩子相对较少,但是女孩子在管理班级的事务上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安排班级干部的时候,她会尽量让女生参与:“女孩子的课业成绩和实验成绩都很优秀,而且我们班的女孩子个性发展地都很好,而且她们对自己的职业和学习都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长期的理工科学习一方面锻炼了她们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3“工科女”增长的背后
记者了解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涉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其相关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机电器制造及应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保护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毕业生主要面向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电力设计公司、电力建设公司、机床设备制造公司或其它与电气专业相关行业,可从事电力系统的运营与管理、电力系统相关设计、电气装备及制造、电机的设计与控制、电力工程建设、企事业供配电、工业/电气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为什么近年来,“工科女”的数量有所增长?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专业负责人王伟老师分析认为,一是因为专业本身的吸引力。“对口工作是包括国家电网在内的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就业方向主要是电力系统、电源制造类、工业自动化三方面,而且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是王牌专业,就业率一直居高。”另一方面他表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以前传统的这类专业属于强电流专业,现在随着智能化应用的发展,强电与弱电之间在专业上进行深度交叉结合,导致女孩子在选择时也会倾向考虑与选择。
记者 李婷维 文图片由该校提供
新闻推荐
长三角首次申领身份证今起可“跨省通办” 合肥、宿州、黄山为安徽省试点城市
本报讯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自10月20日起,安徽省长三角区域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合肥市是试...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