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沐铁城龚雯袁全
自5月13日安徽省六安市报告发现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安徽、辽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一直在增加,部分地区已经升级为中风险地区,随着调查深入发现,安徽、辽宁两地疫情显示出高度关联性,许多确诊者之间有着接触史。
这些都提醒我们,面对国际、国内疫情的变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个人防护仍需落实到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必须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必须强化“人物同防”、做好闭环管理,必须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京沪疫苗接种稳步推进:
服务模式暖心升级
关键时期,最有效的应对之举是加快疫苗接种,接种疫苗仍然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安徽、辽宁的疫情无疑给出警醒:要构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北京、上海,这两座超大城市在疫苗接种方面走在第一梯队。
截至5月14日,北京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51.91万剂、1522.71万人。北京市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达78.13%,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为51.74%。北京市医疗卫生、旅游景点等7个系统(行业)接种率超过90%。
与此同时,上海也正平稳有序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记者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至5月15日24时,累计接种2118万剂次,覆盖1279万人,基本覆盖了一半上海市常住人口。卫生系统接种率达到90%。
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和顶层设计。据悉,北京市各区分批次、网格化实施接种,形成市、区、街(乡)镇三级指挥调度体系。
贺青华说,北京采取的“五化”措施很具有特点,“五化”包括:接种点位设置科学化、接种配置精准化、队伍配备单元化、物质储备模块化、接种全程信息化。“五化”突破原有计划免疫常态服务模式,满足了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接种需求。
据悉,北京市在原有3家配送存储企业的基础上,租用1000立方米仓库,市区两级存储能力达到1000万剂。疫苗配送企业共投入20辆冷链运输车,每日配送能力达100万剂,满足全市疫苗精准配送需求。
截至5月16日,上海市设置71个大型临时接种点来做大规模接种,218个社区可以开展接种,同时有58支机动接种队伍来做好服务,最大的日接种能力目前已经达到74万剂次以上。
京沪两地优化资源配置为接种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也在服务模式上体现人文关怀。
据悉,北京市为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等慢性疾病患者制定接种工作指引,接种现场配齐急救药品和设备,开通绿色转诊通道,确保严重不良反应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组织单位做好接种后健康监测,接种单位做好异常反应病例的跟踪回访,形成闭环管理。
上海市通过设置“临时接种点”和“流动接种车”等形式,提高服务可及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广大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现场预约等方面的服务,为老年人减轻负担。”
邬惊雷说,疫苗接种既可以单位集体预约,也可以个人预约;既可以网上预约,也可以现场预约。对于一些残障人士会安排车辆接送,以及配备哑语志愿者来做好服务。
精准防控,精在细节:
常态化防控中见精准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落实防控措施最为关键,既可以终止变异毒株的流行,也可以防止新的变异发生。”
病例的追踪涉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针对关系网中的人的管理会非常困难,这需要整个城市管理系统能迅速运作起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表示:“精准防控可以把病毒控制在相应区域,有序就是社会各界跟疫情防控有关的各种力量协调形成合力。”
既要做到快速追踪,又要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精准防控,精在细节,准在痛点。“根据流行病的传播特点,‘点状传播’怎么做、‘簇状传播’怎么做、‘病毒蔓延’怎么做,任何一个阶段都有非常明确的指令,而不是说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采取同样的防控策略。”张文宏说。
在防范境外输入方面,邬惊雷表示,上海始终坚持“人物同防”和“联防联控”。上海建立了全流程口岸防控。人员入境后,上海即开展属地闭环的全程管理,16个区将入境人员闭环转移至相应隔离点,同时加强隔离点的规范管理。而在货物方面,上海落实责任主体,同时规范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货物采样检验、外包装消杀等处置流程。
“对于涉境外货物输入工作流程上的人员,我们实行百分之百的接种新冠疫苗,百分之百的定期核酸检测。”邬惊雷说。
新闻推荐
5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省统计局公布了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据悉,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