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错字、读错题……粗心几乎是大部分家长都会给孩子贴的标签。【庐州家长课堂】本期邀请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王芙蓉做客,和大家聊聊孩子“粗心大意”该怎么解决。
很多家长都认为“粗心”是天生的,也不是容易改正的“天然缺点”。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发现,粗心其实是一种“能力”问题,是可以经过后天训练解决的。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将孩子的粗心大致分为三类:概念的粗心、文字的粗心、符号的粗心。这三类问题分别该如何解决?王教授建议:
1.概念的粗心:很多孩子对于各种抽象概念的掌握并不牢固,孩子们往往是生记硬背,而并不理解。普通家长往往是没有能力将各类概念问题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孩子真正消化和理解,因此,概念性的粗心,请交给专业人士也就是老师解决,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练习即可。
2.文字的粗心。很多孩子读题不仔细,往往答非所问。事实上很多家长对于读题也不够重视,而会更关注如何快速开始答题。家长可以将读题作为一件需要训练的工作,坚持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分析题目,思考题目究竟在考查哪个知识点,分析清楚后,再开始答题。等孩子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可以暂停这项练习。
3.符号的粗心。孩子时常会读漏行或者看错数字?或许是孩子的感统能力有欠缺。建议有这类表现的孩子寻找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先做个评测,看看孩子是否存在感统问题,并通过测评明确找出孩子具体是哪种感统能力不足,再请专业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省经信厅获悉,安徽省将对2018年认定的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及2015年、2016年认定的省行业技术中心进行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