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的江苏大剧院。“都市圈”正成为长三角的热词。
上个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在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紧接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翻开新篇章;与此同时,宁波、舟山、台州三地联合发布宁波都市圈建设行动方案,谋定了宁波都市圈的发展蓝图……通过参与都市圈建设来承接大城市“溢出效应”,分享一体化发展红利,正成为长三角各城市的普遍选择。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专家组负责人,9年前,她也曾负责《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3—2020)》的编撰工作。“最大感受就是一体化的合作的意向越来越明晰、共识越来越坚定。”陈雯说,回顾这些年南京都市圈相关规划的编撰历程,她承认虽然有的地方政府还有一些小算盘,但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江苏、安徽都很积极
虽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刚刚获批,但南京都市圈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前后,江苏就提出了省内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国内都市圈概念形成后最早的都市圈之一。但在陈雯的记忆中,南京都市圈的历史还应该往前追溯。在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就曾经为南京经济协作区十八地市联合发展做过规划。
“南京成为区域中心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发展中天然形成的。”陈雯解释,从地理上看,南京是长江下游的节点,也是长江航运万吨巨轮的转运节点。由于长江航运联络,南京多年来就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也同时因省会城市的发展,对江苏中部、北部以及周边的安徽地区形成辐射和带动,成为周边地区的服务中心。
从历史上看,南京都市圈具有明显文化认同基础,更重要的是区域优势互补比较明显,南京中心城市的定位非常明确,经济文化及服务实力较强,周边地区都愿意和南京合作。陈雯记得,2000年前后,马鞍山的休闲娱乐产业就已经蓬勃发展,一到周末,南京市民就携家带口去马鞍山休闲度假。
尽管如此,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出台仍然一波三折。2000年7月,在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上,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破土而出”。两年后,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省建设厅编制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规划》。但是,这份规划和安徽没太大关系,属于江苏省内规划,文本明确提出“规划对江苏省内部分提出要求,对江苏省外部分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可见,这个规划是以上级政府意志为主导的城市政府间合作行为,规划目标侧重于发展,协调只作为探索内容。
不过,回头来看,这一江苏省内的规划为2007年起召开的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埋下了伏笔。2012年,陈雯接到任务,领衔编撰《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3—2020)》,此后,她先后两年在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介绍这一规划的意图和基本内容。到2013年,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时,南京都市圈成员已经增加了江苏淮安和安徽宣城,扩大至8个城市。这样,陈雯的规划团队将宣城的内容也写入了2013版的规划。
“当时安徽的态度很积极。”陈雯回忆说,与2002版规划不同,2013版规划是由南京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其他7个城市共同编制,其中包括了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城市之间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交流。不过,可惜的是,这一规划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上报到国家层面,最终被束之高阁。
2014年,陈雯开始领衔编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保留了“南京都市圈”的说法。2019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启动规划。此前的规划为这次编撰打下了基础,且南京都市圈拥有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等协调机构,因此规划编撰过程很顺畅。但陈雯也承认,在一些细节方面,协调过程依然很艰难。“好在江苏、安徽都很积极,我们尽可能尊重了各方诉求。”陈雯说。
“朋友圈”不存在排他性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会处,虽然属于安徽,却有着两个外省“圈籍”——根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宣城是南京都市圈正式成员,在去年11月召开的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宣城获批成为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
“一个城市当然可以加入多个都市圈。一个城市不是只能单向地接受一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它可以多向地接受一些城市的辐射。”为了说明这一点,陈雯用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来举例,“芜湖、马鞍山可以在南京都市圈,也可以在合肥都市圈,两个圈也可以联动发展。”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后,“合肥都市圈怎么办”的话题又被热议。两个城市相距仅150公里,两个都市圈很容易产生重叠。
“朋友圈是多元的,不存在排他性。”陈雯进一步阐释,在都市圈的发展中,城市没有必要考虑应该如何站队,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都市圈与都市圈之间的关系是“圈套圈”的辐射关系,南京都市圈辐射不了整个安徽,合肥都市圈可以成为一个中继站,带动以它为中心的都市圈。
曾有专家提出宁合都市圈,将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合并为一个都市圈。对于这一提议,陈雯不以为然,“在一个都市圈内,两个中心不如一个中心好,没有一个牵头的城市,反而难协调。”据她透露,在征求两省意见时,两省都删去了宁合都市圈的提法。
从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算起,陈雯已经在南京生活了近40年。这些年,她看到有马鞍山的朋友把孩子送到南京上补习班;南京品牌店前排起长队,很多顾客来自马鞍山、滁州;很多安徽人选择在南京的大医院就医问诊;南京江宁跟马鞍山博望的小学互派老师、学习交流。
“都市圈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先有天然联系后再自然形成的,要先有比较密切的社会经济往来。”陈雯透露,在此次规划中,一些跨域的交通项目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被列入其中。“在这个基础上,再谈要素进一步流动,这样的路径是可持续的。”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的话
通过参与都市圈建设来承接大城市“溢出效应”,分享一体化发展红利,正成为长三角各城市的普遍选择。
“都市圈”成为长三角的热词,是蚌埠发展的机遇。蚌埠离南京、合肥不远,与上海大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有一定的距离,也不会受到长江中游地区的影响,空间相对独立,体系建设不会受到外力干预,内部空间溢出动力十分充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蚌埠拉高标杆、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奋力加快“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征程,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南京都市圈规划的机遇和南京、合肥大发展的机遇,坚定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围绕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
新闻推荐
现代家庭中,相比男性,女性承担的家庭事务通常更多一些。针对部分全职太太在离婚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离婚救济途...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