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有句诗:尽在书生倦眼中。
是的,“倦眼”。过了不惑之年后,“倦眼”这个词终于找到了我,或者说,我拥有了一双不容易激动的“倦眼”,这“倦”,有疲惫,有不甘,有惰性,有自嘲,有出世和入世的纠结,有眼高手低的不以为然,有山穷水尽后的干涸。有了倦眼,世界,在书生的眼中,等于蒙尘。因为蒙尘的人生,就很少激动,连为一本书而激动的时光也悄悄抽身而去,仿佛人生的初冬已提前而至。
这世界沉溺太久了。原来以为是一个事故,后来却成了日常,甚至是,习以为常。谁能想到在2014年初,一个最寒冷的冬夜,一本滚烫的《中国册页》却让我萎靡的血管慢慢饱满起来,血液开始走动,后来是行走,慢跑,奔跑……我的阅读顿时有了“气喘吁吁”的急不可待。那些崇山峻岭,那些幽暗的老街道,在时代的车轮中慢慢衰老的街道,那些卑微又骄傲的传统,那些古老事物的阴影,在黑陶的注视中,重新焕发出崭新的光芒。
“……行进的过程中,无穷无尽的叶子被我分开,又总是像水流一样撞击着我的衣裤、手臂、脸、耳朵和头发。我相互随手摘下它们,撕开,在鼻尖嗅闻这来自山地和丛林内部的气味:激烈的树腥,突袭的青涩,或者是萦回如缕的细香,顿时,猛烈袭击我突然敏锐起来的嗅觉。”
这是在哀牢山,而到了长汀老街上,那“最深浓的人世”(黑陶语)又一次“鞭打”着我生锈的感觉:“连绵挨靠的所有歪斜木楼都呈现岁月的褐黑。虚幻的褐黑。现实的褐黑。木楼所夹的曲折长街,像酣睡不醒的梦(梦中是经年的雨渍,是晨昏,是泪笑,是棺木和产床上的永恒死生),但是,又分明从未停止它的蠕动、呼吸。”
有多久没有读过如此元气十足又酣畅淋漓的文字了。从诗歌,到散文,黑陶每个字都有“写经”的端正与严厉。端正是他的义无反顾,严厉是他的自我约束。在如今复制再复制的年代里,黑陶用“湛蓝的湖水和漆黑的夜”作为墨水,写下了自己回馈这时代和生活的“经文”。他在默默追寻,重新发现,重新命名。这样的工作是多么的难得,很多被污染的事物和地名,在黑陶强劲的挖掘中,获得了新的切面。黑陶真如钻石界中那位白须“切工大师”,在他的手下,每个字都如钻石,每块钻石都被他切成了最佳的切面,能够反射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
“……午夜龙泉的黑蓝星空。那大颗的星辰,是碎瓷,被撞破损坏的宋元明清的块块碎瓷;夜空更为遥深处,更为众多的微小星粒,则是煅剑时四处溅射的炽烫火星。”
“沉默却又湍急地,黄河经过此城。确实,这是急速奔涌的液体北方黄土,又像万千黄皮肤人类的背脊在挤撞着前移。暗夜之中,河流的涌动,那么古老,那么倔强。”
黑陶说过,他“潜游于中国深处。沉醉,感受,汲取。甚至,不需要人知”。黑陶的坚决,相对于我的犹豫,是一种反衬。他的行走非常艰难,要忍受一个人的寂寞,他热爱他的江南,但他比江南气质更为坚硬,那是北方的,从先秦就开始的,火焰之后的颜色。他在最普通的人群中,在热气腾腾的晚餐中,用干燥的嘴唇读出了古老的人世温暖。他的行走版图,已经超过我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或长或短的册页,有着书写血经般的疼痛与愉悦。
“书写之时,时时想到、时时警醒自己的,是这样简短一句:汉语的镌刻。”从《夜晚灼烫》到《绿昼》再到《漆蓝书简》,在行走中,在人间,在汉语的河山中,黑陶的专注永远有国王般的仁慈和悲悯。他在锤炼,他的泥胎之身在如此的自我冶炼中日益完整,而他的完整如初见般的册页,就这么拯救了我们的倦眼以及疲倦的山河。
(原题为《那些拯救“倦眼”的册页……
——读黑陶<中国册页>》,作者:庞余亮)中国册页
作者: 黑陶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2
《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笔记,主要表达了一个文化行者在祖国大地行走的文化思考,尝试用汉字的各种表达形式,呈现了一个作家自由而诗意地潜游于大地深处的心灵史。中国式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人物个性,雄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壮丽的山河风景、微观生动的细节呈现、深邃悠远的往昔历史、灼热复杂的当代现实,一一展现于文字的缝隙之中。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汉声编辑室 编辑设计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德]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 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原标题:《庞余亮:在汉语的河山中,黑陶的专注永远有国王般的仁慈和悲悯|纯粹阅读》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2021年1月1日至31日,安徽省组织开展“就业帮扶、真情相助”就业援助月主题专项活动,共帮助44...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