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月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工作,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
大战大考“答卷”优异
2020年,面对世纪罕见的“疫情、汛情、世情”三重严重冲击,安徽省工业发展闻令而动战疫情,主动作为保主体,克难奋进促发展,多措并举增动能,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的优异答卷。
据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介绍,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1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9%,较上年提升11.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294.2亿元,增长5.1%;工业税收1602.5亿元,增长2.6%,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的37.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能级实现大跃升。坚持“科创+产业”、“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大力实施“7+5”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速构筑“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一方面聚焦“铜墙铁壁”固底板。2020年,原材料行业发挥全省工业“压舱石”作用,总量占比达28.6%,利润占比达35.3%;汽车行业逆势上扬,产量重回百万量级,达到116.1万辆,增长23.8%,实现利润67.9亿元,增长23.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0万辆、占全国7.7%;家电“四大件”产量近亿台,产量约占全国1/4。
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锻长板。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高标准召开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推动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2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年均增长22%,微型计算机产量全国第五,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增长78.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中部首位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始终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我们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枝发新芽’,数字产业‘新苗扎深根’,集成电路‘芯光闪耀’、中国声谷‘声动世界’,新型显示实现完整产业链布局。”牛弩韬介绍,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从4.83%提高到6.05%。发展质效指数82.2分,较上年提升1.6分。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家,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占8.4%,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超60%。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57家,其中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4家。
围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个;按照“一行业一中心”方式,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在智能语音等领域布局建设38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613个。创新发展指数80.2分,较上年提升5.3分。
(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亲爱的同学们,中考在即,你们准备好了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徽省中考历史...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