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初三的寒假来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放松身心的绝好机会呢?其实不然,已经有不少同学渐渐意识到这个寒假对于初三学习的重要性,现在正是积蓄力量、迎接新学期冲刺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在寒假期间做好语文学习计划,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寒假之后的中考挑战呢?今天,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诗歌文言文扎实复习
中考第一大题和第三篇阅读是诗文默写与文言文阅读。从2020年开始,安徽中考步入“后考纲时代”,即没有考纲的时代。这使得诗歌和文言文的复习范围从原考纲内容转变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三年所学诗文。篇目范围的扩大,就决定了在这个寒假,同学们需要抓紧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之前学习的诗歌和文言文进行背诵和默写。比如在背诵“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辨”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辩”在字形上的区别是来自于字义上的区别。这样的复习方法既能了解诗文内容,又落实了默写的准确性,一举两得。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我们需要梳理出篇目,熟知作家、作品、主题、主人公性格特点、主要情节。除此以外,最基础的工作在于要复习文言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重点语句、各种语法现象都要系统地复习一遍。同时将各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做课外文言文时,将课外阅读中遇到的词语与课内的词语义项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复习了课内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内外有机结合。
二、深入阅读关注名著
整本书的阅读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是“三位一体”中重要的“一位”,承担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名著导读部分往年都是以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2019年难度有所加深但依旧还是逃脱不了传统形式的窠臼。然而,在2020年的中考试题中将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和现代文阅读合二为一,令人耳目一新,将传统的阅读考试题型和名著糅合的考法,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名著人物和主旨的深层次解读。这种题型的出现要求我们在阅读名著时要深入文本,不流于表面情节,在对整本书的阅读中去触摸经典名著的灵魂。这样的改变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寒假需要把之前读过的名著再次进行咀嚼和回味,深入文本去体会名著的经典。比如思考《骆驼祥子》中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思考《水浒传》中林冲悲剧命运原因有哪些?
三、发展思维注重群文阅读
温儒敏教授在谈到语文核心素养时指出:“传统语文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当下,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整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高级思维。从2019年开始安徽省中考第二篇阅读的形式开始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呈现。非连续性文本就是小群文阅读,暨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选取不同的材料,将新闻、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糅合到一起,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多个材料的阅读和把握。在寒假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进行精读,分析每小段文章的文体、概括每小段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全文围绕哪个议题展开、分析群文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
四、关注思辨积累素材
安徽省的中考语文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2020年安徽中考作文是材料作文,选择的是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第19段,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先读懂材料的意思把握关键句,还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带有对立性质关系的四组组词,思考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作文考试思路是主张学生:我手写我心,关注情感世界,有思辨能力,考查对人生的思考。在寒假中,我们可以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辨的思考,关注日常生活中细碎的点滴,对在生活中和书本中的思考进行积累。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寒假时间宝贵,请提起笔、捧起书,用古人求学的刻苦精神来鼓励自己,抓住这求学的好时光,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期待着努力一个寒假的你,唱醒激昂斗士心,歌催大地放新绿。
语文教师秦田
新闻推荐
相伴三年 不离不弃照顾“植物人”男友 刘宁获评2021年1月份“安徽好人”
本报讯2017年的一场意外,让刘宁的恋人变成了植物人。三年多来,在刘宁日复一日的细心照料下,恋人逐渐有了意识。一句“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