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昨日上午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自贸试验区自去年9月24日揭牌运营以来,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实现了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区内已经新设立企业3857家,签约入驻项目341个,协议引资额2922亿元。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揭牌运营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制度创新举措31项,助推全省进出口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0年年底达到540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全国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18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
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安徽省加快赋予各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制订自贸试验区赋权特别清单,对片区有需求、省级能下放的赋权事项,将按程序全部下放到三个片区,目前拟下放89项。同时积极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其中,合肥片区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结率100%、智能审批办件率100%。
科技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制度创新,依托安徽创新馆打造科技大市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等资源互通共享。据介绍,围绕人才服务,合肥片区创新提升“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将58项人才配套综合服务一网通办,服务外籍专家4000余人次。
探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模式,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主攻方向之一。安徽省聚焦三个片区的核心优势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签约入驻。比如,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片区,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将加速新能源车产业集聚发展。
安徽自贸试验区还着力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跨境电商领域,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统计”、跨境电商风险管控智能化、跨境电商转关无纸化等改革事项,大大提升通关效率,3万小包的清关时间从3至5天压缩为2个小时。通过创新综保区“外发加工”模式,联宝科技等可以将产品核心组装环节委托综保区外企业进行生产,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产能效益。
在推进金融开放创新上,推动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提升安徽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质效。其中,合肥片区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为2家企业合计提升外债额度8400万美元,有效拓展融资空间。
在探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借力第三届进博会平台,在上海举办安徽自贸试验区首场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279亿元。合肥片区联合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合作开展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打通科技创新券跨省“消费”瓶颈。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行线路增至33条,直达10个国家的35个节点城市,2020年累计开行班列568列。(记者 葛清政)
新闻推荐
春季开学做好线下线上两手准备 安徽省倡导春节假期全省师生减少跨省跨地区出行
本报讯全省师生春节假期怎么过?近日,省教育厅发布“致广大师生的一封信”,要求减少跨省、跨地区出行,不前往国(境)外和国内...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