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11岁的小吕(化名)怀着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憧憬于安徽省儿童医院顺利出院,半年前,她曾被确诊为“冰冻骨盆”,面临着切除卵巢的风险。
坚硬肿块占据整个盆腔
原来,2020年5月4日,小吕因长期腹痛、发热、呕吐前往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B超、CT显示,小吕的盆腔处有一巨大异常阴影,直径超过10厘米,需进一步实施手术及病理诊断。6日,该院普外一科专家术中发现:一块如磐石般坚硬的囊实性肿块占据小吕整个盆腔,导致其子宫、卵巢、输卵管形态无法辨识。一个想法闪入专家脑海——这是“冰冻骨盆”。
什么是“冰冻骨盆”?据介绍,其学名为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因炎症蔓延至子宫骶骨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扩散,形成所谓的冰冻状。术中病理诊断,小吕的“冰冻骨盆”为长期炎症导致,排除了恶性肿瘤、结核等极端危险的致病因素,专家们这才松了口气。
破“冰”治疗重获新生
据了解,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为根治性治疗,即将子宫附件整体摘除;加上感染性引起的儿童“冰冻骨盆”十分罕见,国内几乎没有类似文献参考,治疗方案更需慎重。考虑小吕正值花季,立即摘除子宫附件太过残酷,经过联合会诊、多方研究,该院普外一科专家团队最终决定:分期手术,先局部引流出炎症脓液,后再进行综合治疗。经过长达半年的抗炎输液、理疗、中医药结合等治疗后,小吕逐渐消除了腹痛、发热等症状,且盆腔内的肿块明显缩小。2020年12月初,她再次来到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准备接受最后一次手术。
本次手术对于小吕至关重要,由于肿块布及盆腔,术中最大的危险便是对于输尿管可能造成的伤害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经过细致的术前分析研究,12月9日,该院普外一科联合泌尿一科团队,于一次麻醉中,先进行阴道镜检查,分析肿块与阴道间位置关系;后利用膀胱镜于双侧输尿管置入导管,帮助术中辨识输尿管位置走向。经过4个小时的博弈,在没有伤及处女膜、输尿管、阴道及直肠的同时,避免多次麻醉,并保留了小吕生育及正常发育功能的前提下,肿块被全部切除。一周后,小吕重获新生,顺利出院。
女童需定期进行妇科体检
该院普外一科专家表示,腹痛常见且易被忽视。家中女童发生腹痛时,除考虑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肠套叠等常见疾病外,还应重视小儿妇科疾病的可能。小儿及青少年妇科较常见的有:妇科肿瘤和炎症、卵巢囊肿扭转、性早熟、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上疾病若未能及时诊断,易造成不可逆的结局,后果严重。
医生也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妇科疾病虽多见于成年女性,但儿童期和青春期也有可能发生。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建议女童一年进行一次定期妇科检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易导致性早熟的食物或补品。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下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江薇薇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新闻推荐
华菱汽车入选“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本报讯(记者余齐斌通讯员陈会松)近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