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许多市民拿出了暖宝宝、电暖扇、电热毯、热水袋、暖手宝等“取暖神器”御寒。但你知道吗?这些冬天里的宝贝可烫伤了不少人。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方朝晖提醒,市民在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神器”时要注意预防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严重时会发生伤口溃烂
专家介绍,低温烫伤是指皮肤因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造成的烫伤。当皮肤接触70℃的物体持续一分钟时,就有可能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50℃的物体持续5分钟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尤其在冬天,人的感觉较为迟钝,很可能因不能快速察觉皮肤变化而受到伤害。一般来说,取暖物品属于低热物体(一般指44℃~50℃),生活中大部分取暖物品基础温度约40℃,最高可调至60℃。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也会造成烫伤,引起皮肤烫伤的最低温是44℃。
低温烫伤有哪些症状?方朝晖表示,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上去烫伤似乎并不严重,但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严重时会发生伤口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
哪些人群需注意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者。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方朝晖说,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感觉功能、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较差,对低温刺激的反应也会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也容易导致烫伤。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更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专家建议,在使用取暖物品之前,应该对该物品的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使用橡胶材质的热水袋时,不要直接灌开水,也不要将水装得太满,装至热水袋的2/3就行。将剩余的空气挤掉,没有空气便于热量传导,发挥供热作用。热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热,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皮肤。如果用热水袋暖被窝,入睡前最好取出。
暖宝宝因为使用方便很受市民欢迎,需要注意的是,“暖宝宝”的最高发热温度能达到65℃,直接使用在皮肤上5分钟内即可造成低温烫伤。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使用时最好每隔1小时检查一下皮肤,若发现有红斑或其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如果身上已经贴了“暖宝宝”,千万不要再使用取暖器等设备,以免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电热毯也是冬季常用的取暖工具,专家建议,在睡前一两小时打开电热毯,睡觉时关掉电源,不要整晚开着电热毯睡觉。电热毯应平整地铺在床上,不要折叠使用。不要直接接触电热毯,中间应隔一条床单或毛毯、薄棉褥等,防止电热丝来回揉搓受损。此外,要注意安全使用年限。按照相关标准,建议5年之内换一次新的电热毯,超出使用年限,电热毯的电热线保护绝缘层可能老化、开裂,其绝缘性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低温烫伤建议冷敷20分钟以上
如果发生低温烫伤应该怎么办?方朝晖建议,如果长时间使用取暖物品后,皮肤发红、出现肿胀等症状时,冷疗是最简单且有效的处理方法。也就是说,这时候要用冷水对创伤面进行淋洗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最好持续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到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
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就需要立刻去医院烧伤专科治疗。就诊途中可以先用清洁的毛巾外裹创面,但不要擅自挑破水泡,或涂抹牙膏和有颜色的药物,如紫药水,这样做可能妨碍医生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延误治疗的时机。对粘着伤处的衣物切不可强行剥除。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24日,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橙色预警,预警范围为全省除黄山外的15个市,并启...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