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丹丹实习生 韩艳梅
发动机被视为汽车的“心脏”。1999年5月18日,奇瑞第一台发动机点火下线,自主品牌汽车的“中国芯”自此拥有了澎湃心跳。
短短4年后,奇瑞自主开发的ACTECO系列第一代发动机下线,标志着中国品牌拥有了第一个完全正向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发动机。
也是在这一年,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毕业的张志福加入奇瑞,专门从事汽车发动机开发工作。17年间,他和“小伙伴”们一起,为奇瑞发动机的研发贡献着青春和力量,见证并参与了奇瑞“中国芯”的一代代进化。前不久,张志福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清瘦却挺拔,寡言但温和——这是记者对张志福的第一印象。而当走进发动机实验室,面对奇瑞汽车自主研发生产的一代代发动机,身为中型发动机产品总监的张志福突然变得健谈起来:研发过程、技术参数、优势亮点、应用情况等等,谈起来如数家珍。
“今天来看,奇瑞在发动机开发领域的成果有目共睹,也让国内外同行信服。但在当年,一切都很不容易。”张志福回忆说,2002年,奇瑞公司第一代发动机开发立项启动;2003年初,刚进入奇瑞的张志福和十几位同事作为首批设计员,被派驻到奥地利AVL公司负责联合设计。
没有自主开发能力,就没有话语权,张志福清楚地记得,由于双方基础和能力差距,中外设计人员被门禁隔开,除了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以外,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怀揣打造“中国芯”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张志福与同事们夜以继日勤奋学习,“一年后,这道门禁向我们开放,因为两个团队已经可以平等对话、相互支持了。”2004年下半年回国后,张志福将在国外的工作经验,转化为第一代“奇瑞芯”发动机设计指南、开发规范,为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奠定了基础。
彼时,在奇瑞这个重视技术创新、重视人才成长的“大舞台”,年轻的张志福迅速成长:2004年,他开始负责奇瑞第一代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性能开发工作,该发动机获得200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奇瑞在国内率先启动缸内直喷发动机开发工作,年仅28岁的张志福担任项目经理,带领团队一起奋战攻坚,突破了核心零部件系统如高压直喷系统等技术屏障,顺利完成发动机开发并搭载整车上市,该发动机获评2010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
“速度和成果都是拼出来的。”张志福说,2014年,他开始负责奇瑞第二代发动机平台1.5T开发工作,在常规开发需要30个月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强化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率,最终仅以22个月即完成开发,同时实现两项国内自主品牌首发技术量产。随后开发的2.0T发动机周期进一步缩短,仅用了18个月。该系列发动机填补了多项关键技术空白,搭载了公司几乎全部主力车型,市场反响良好,自2017投产以来,至今累计销售突破100万台,两次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张志福也因此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凭借正向开发体系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奇瑞不断开发技术水平更高、性能更强的发动机。2019年,发动机团队开发的奇瑞第三代缸内直喷发动机投产。该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特别是核心的智效燃烧系统(iHEC)开发,依托张志福负责建设的光学发动机试验室,完成高效燃烧系统开发,有效降低了喷雾湿壁,让燃烧快速充分,有害颗粒排放物降低90%。目前,奇瑞正在加紧开发第四代发动机,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多年来,张志福带领团队建立了燃烧系统、性能开发、前沿技术、增压系统等开发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自主开发能力。奇瑞汽车的国内首家企业级光学发动机实验室正是由张志福负责建设。记者前往采访时,张志福指着相关设备介绍,通过可视化高科技手段,可以更直观地研究发动机喷雾、气流组织、燃烧等关键过程,“该实验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支撑了与清华等高校完成多项国家863课题。奇瑞每一款发动机面世前,都需要进行为期半年、至少30多轮的光学实验。”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奇瑞研发团队中,大家经常自我调侃:“咱不常见黄昏五点之后的太阳,但熟悉夜晚11点以后的月亮!”张志福说,这是研发人员的工作常态,技术奇瑞、创新奇瑞背后,是万千奇瑞人汗水的集成,大家用辛勤耕耘诠释着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
此次获评全国劳模,对张志福而言是荣誉亦是鞭策。他说,接下来将和团队一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发出动力更强、油耗更省、排放更低、运转更静的产品,“为奇瑞发展和民族制造继续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长三角高质量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发布 上海第一 南京杭州苏州紧随
浙江自贸试验区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图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新华社发长三角高质量营商环...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