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张英如(化名)决定暂不要二胎了。
四年前,她和丈夫“两头婚”组建了家庭,不娶不嫁。约定要两个孩子,大的跟爸爸姓,小的跟妈妈姓。婚后,两边父母家轮流住。
如今,她跟两家关系都挺亲密的,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婆婆和妈妈都宝贝孙子,各有各的教育方法,暗自较量;两家生活习惯,作息起居各不相同,孩子倒来转去,也有点混乱。
“太麻烦了”,张英如感到疲惫,原定的二胎计划也只能搁浅。
在张英如所在的江浙地区,所谓“男不出彩礼,女不陪嫁妆”的两头婚悄然兴起。它与上世纪的独生子女政策密切关联,父母不愿子女离家,也有所谓“传宗接代”需求。
“两头婚充满了协商性”,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赵春兰做过研究。她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类似“孩子跟谁姓,婚房怎么做,聘礼要不要下”,都需要协商,婚姻生活的平衡多靠妥协来达成。
那么,在倾斜的时刻,发生了什么?协商又是如何达成的?三位“两头婚”的当事人向我们分享了家庭生活的喜与忧。
“两头婚”这种婚配模式对既有嫁娶婚配模式提出了挑战。图为浙江杭州西郊一个行政村中的一户人家。2012年和2014年,该户人家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按照婚前协定,大女儿随男方姓,小女儿随女方姓。 澎湃新闻记者 朱凡 图
“当婆婆遇到妈”张英如(化名),28岁,江苏南通人
我结婚四年了,也是两头婚,我们这边基本上都是这样,南通话叫“两边代管”,独生子女家庭不想女儿嫁出去,也不想儿子被招出去,就会两家变成一家。
当初婚宴是跟他同一天分开办的,早上来车把我接到他家,但我家那边也有酒席,两边互不搭界,各自的费用各自承担,礼金最后给我们小两口。彩礼对方出了十八万八,放到高堂上作为一个见证,我家只拿了八万八,又加了八万买了车,所以等于这个钱又还回去了,彩礼钱走了个形式。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双方家庭离得很近,开车大概十五分钟就到了。因为都是本地人,所以结婚前双方不需要再去具体谈一些细节,只是和老公事先约定好,比如孩子的姓氏问题。
之前还没有考虑太多,想着第一个孩子随男方姓,第二个随女方姓。我们现在只有一个男宝宝,是跟老公姓,但是户口在我家,孩子出生后我就跟他讲,如果户口在他家的话那孩子就得跟我姓。
结婚后,我会和我老公、孩子在我妈妈家这边先住上一两个月,再去婆婆家住一两个月。有时候在我家这边住久了,婆婆就会不高兴,她希望儿媳妇和孩子都在身边,这样会热闹一点,所以就经常催我们回去住。
但这样两头住,争执也是难免的。
比如说一月份在我妈这边住的时候,小孩子身体是健康的,但是下个月换到婆婆家后,孩子会出现生病的情况,我妈妈就会唠叨“怎么孩子在我家还是活蹦乱跳的,到了她家就不舒服,回来病恹恹的?”
孩子的作息也会有很大影响。在我父母这边住的时候,他们睡得很早,孩子也就跟着睡了,但是一到婆婆家,他们习惯晚睡,小孩子一换环境作息就打乱了,经常又哭又闹,过上一两天才能缓过来。
为了不让孩子哭闹,有时我们会在一个地方住的稍微久一点,但另一方就会有意见。我婆婆上次还直接发信息质问我说“你好像很久都没回来住了,这边也是家,你不能只顾着你那头啊。”
所以我就说太麻烦了还是不生第二个了。我父母也提过再生个二胎跟我姓,但是我不想生,他们也就没再管。
我们自己的情况是两边轮着住,但身边也有两头婚是其他情况,比如自己买一套房,然后接双方父母各来住一段时间,也会有其他矛盾。
我身边的一位同事,她是接婆婆和妈各来住半年。屋子里以前是深色窗帘,但他妈妈住的时候喜欢白色窗帘,说深色在家里太阴暗了,对小孩眼睛不好,就把窗帘换了。婆婆半年之后搬来又说白色不遮光晚上睡不踏实,两家人为个窗帘还不高兴了很久。
除此之外,我们这边绕不开的话题还有妈宝男。在两头婚里,当双方一起住在男方家里时,女方会觉得你听你妈话多一点,就会不高兴回自己家住去了,男方婆婆就奇了怪了“怎么我说都不能说了,那你回去你就回去吧。”有时候就不让儿子再去女方家,两个人久而久之散掉了。
但我跟我爱人还是比较相互包容的,争执最多的就是小孩的问题。在他家住的时候她妈妈教识字比较多,在我家住的时候我妈妈教数学教的多,婆婆和妈妈两个人就要比较,都说是自己教得好,都感觉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其实我们这边还是比较喜欢女孩的。我记得我刚生孩子的时候,我婆婆看了第一眼就叹了一口气说“哎是个男孩,要苦咯”,我那时候还蛮不高兴,她说看肚子应该是个女儿,怎么变成男孩子了。
她可能觉得女孩子比较贴心一点,因为我们这边女孩子都是当家做主,顶多两边代管,招上门女婿的也挺多,很多安徽山东人都愿意招到我们这边来。
我觉得两头婚最大的好处就是小孩有双方父母料理,两边都抢着带孩子,我们两口子蛮轻松的。但是如果像嫁出去的闺女那样,婆婆要是带得有点不好的话,说她一下不高兴就不给你带了,你就不能上班了。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除了刚才提到的小孩作息和教育问题,两头跑来跑去还真挺麻烦的,像小孩慢慢长大了,如果妈妈在这边说了几句她奶奶的坏话,一不小心传过去了,有时候会拌点口角,容易引起一些误会。
因为两头婚跟两边的关系都挺亲密的,当婆婆遇到妈,虽然特别亲密但总归会有点矛盾。“大女儿跟爸爸姓,小儿子跟我姓”
周彤彤(化名),33岁,江苏扬州人
我和老公是扬州本地人,都是独生子女,两头婚在我们这里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这边独生子女政策特别严。村里面二十几户只有两户人家是生了两个。一种情况是因为那家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但是哥哥去世了,妹妹是招婿上门,国家给她政策就是招婿上门可以生两个。
还有一个是我邻居,比我大一岁是1986年出生,他舅舅是聋哑人,没有生小孩也没有结婚,所以政府就把这个指标给了他家,所以才生下了他。那个时候我听我爸妈说,八几年(超生)罚款要罚几万,还是挺多的,很少有人敢这样。
这是上一辈的情况,就造成了我们这边独生子女特别多,我小时候上学一个班四十几个小孩,顶多两三个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其他人都是独生子女。那时我们以为全国都是这样,后来上大学才发现好多人都有姐妹。
小时候我在乡下住,包括姨娘、舅舅等亲戚,住得特别近,大概三公里就都到了,但是现在到了城里住,离得也就比较远了,我愿意生两个孩子也是因为觉得一个小孩太冷清了。
结婚的时候是在双方那儿都办了婚宴,我们虽然在一个市里面,但也相差几十公里,他的亲戚过来不太方便,所以我们就连着办了两场,各自的费用各自出。
但没有像人家说的“嫁了”、“娶了”或“结婚了女孩子就属于外人”这种想法,我们结完婚跟结婚之前是一样的,回去或干嘛,父母对我们的态度和结婚前没有区别。
我们没有彩礼,也不谈彩礼,更不需要彩礼,我也没有嫁妆。男方来接亲的时候有个开门封,比如二十、五十、一百这种,每开一道门要给人家塞封子,当时最大的一个开门封大概有个万把块钱,我妈后来也就回了一多万。
结婚双方用钱都是差不多的,他家买了房子我家出了装修并买了一辆车,不会说像传统婚姻那样,比如男方给了十几万的彩礼,好一点的女方父母可能会把这个钱还回去,不好的可能这个钱就留给家里面的弟弟哥哥了,但我们这边没有这种情况。
所以当时谈的时候也没有跟人家要彩礼,我周围的人也都是不要彩礼的,也没有彩礼这一说。两场酒宴收的礼金归我们自己组成的小家庭,我公公婆婆他们也是都挺好的,不管大大小小的礼金,哪怕我没有见面,是亲戚给小孩的压岁钱,他们都不会自己收,也会全部给我。
我们家跟我同辈的全部是女孩,家人完全不重男轻女,就比如我叔叔生我妹妹的时候,当时其实已经有两个女孩了,做完B超知道又是个女孩后,我叔叔就说女孩挺好的,也都挺宝贝的。
在孩子姓氏问题上,我会和爱人讨论一下,双方提前说好,生两个不论男女,第一个跟他姓,第二个跟我姓,后来小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
一胎是女孩后,我父母当时还问了一下男方那边。我们就觉得万一第二个是男孩,可能跟男方姓会好一点,我父母就和男方那边说“第一个是女孩子,要不要第一个先跟我们姓?”然后我公公他们说无所谓,所以现在大女儿跟爸爸姓,小儿子跟我姓。
我女儿她们班级里也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老大跟爸爸姓,老二就跟妈妈姓。
我觉得挺好的,也不用担心两个孩子会因为姓氏不同而缺乏认同感,孩子现在问两边都叫爷爷奶奶,不叫外公外婆,如果分不清他就会在称谓前面加个姓来叫。我们对他们也没啥区别。就像我家老大是我妈带大的,然后我家老二是婆婆帮我们带,以前我妈妈跟我们住一起,现在是我婆婆跟我们住一起的,对小孩子都是一样的好,该买的都买。
像我们今天出去了一趟,买玩具都是给儿子买一份,给姑娘也买一份,不会重男轻女。我老公也跟我说,他说以后如果有房子的话,不可能家里的东西全部留给儿子,儿子有的姑娘也必须有,我也是这种观点,我们就达成一致了。
现在我们自己也买了房子,只不过跟结婚之前没有区别,回去自由。目前我是在男方家跟婆婆住在一起,他们帮我们带孩子,回去的话我就会去我妈家多一点,像以前我妈跟我们住一起的时候,节假日我就去公公那边多一点,也没有什么顾虑。
因为我们是一个市里面的,他离我大概40公里,过年的话,除夕中午在我家吃,晚上我就到我老公家,开车几十分钟就到了。比如今年在你那边过年了,明年可以到我家来过年。
这边男的也都挺理解女方的,回来也会帮忙做事情、带孩子,我公公也是,如果我婆婆烧饭了,他就会倒垃圾、洗碗,大家都分着做比较轻松一点。
我觉得两头婚其实没有什么麻烦的地方,像我婆婆她像对姑娘一样对我好,早上如果我睡懒觉,她从来都不会对我严厉或者骂,我起来了她就帮我煮早饭然后端给我,大家互相体谅,就像她今天说有点困先去睡了,我就讲好啊你去睡把,小孩今晚跟我睡。
但我也听说过有人是因为姓氏起争执的,可能之前谈好了,到时候又不遵守,看生了个男孩可能就会去抢男孩了,但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婚姻也不是说为了利益去的,生活的好就可以了。
“实力均衡,才能两家并一家”
吴江川(化名),32岁,江苏苏州人
我们九月份刚结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苏州是叫“两家并一家”,但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分开居住。
双方都是苏州本地的,两边父母也都比较喜欢这种方式,有一个默契在,家庭条件也相当——这是很重要的前提,当时我爸妈给我买了一套婚房,然后她那边在婚前也会给她买好婚房。
像摆婚宴,都是请各自同学、同事、家人,我这边请过来的人我出钱,她那边请过来的人她那边出。也有一些是可以商量的,比如婚庆我们来出,那酒水就他们出,这个是在双方都比较和气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家实力比较均衡就会出现两家并一家的情况。
我父辈这边很开明,基本上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做决定,他们不太干涉这一方面。这可能跟我们这边的社会环境有点关系,从早期老一辈来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从小到大的环境都是女性说了算,我爸就听我妈的话。
他们之前其实也知道两头婚这种形式,而且已经流行好多年了,但是上一辈还没有这么夸张,因为他们毕竟还都不是独生子女,家里面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但到了我们这一代,“ 8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筹备婚礼的时候是双方父母,包括我跟我老婆都会坐下来聊,婚车、结婚照这些毕竟都是小头,无所谓的,几千块的东西相对来讲还是不需要挂到台面上去说,最后是我们出的,不过她们也总归出点,像香烟、喜糖、伴手礼之类的,双方是在一个比较和谐的环境下去讨论这些问题,没什么争端。
我们不会谈婚嫁这种观念,按正常来说,结婚前男方是要出点彩礼,女方会赔点嫁妆,但在两头婚里面没有这种形式。我当时出了3万多,但爱人那边又还回来给我,他爸妈给我五万,我爸妈也会给她五万,然后归我们两个小家庭所有。
两个人结婚之后肯定是在一起住的,一般来讲我们会一个礼拜分别住,有时会住我老婆家几天,然后再住我家几天,周末的话我们会在外面吃,再回新房子住,不会在一个地方住半个月甚至更久。
我爸妈跟我说,孩子只要是我的骨肉,哪怕全部都跟我老婆的姓都没有任何关系,不用把这个姓氏看得太重。
倒不是说一定要生两个孩子,但是总归生两个双方会更平衡一点。姓氏在结婚前就事先说好,既然涉及到两家并一家,就是约定俗成的,不管第一个是男孩子或女孩子,第一个孩子跟我姓,第二个跟她的姓。
但不排除有个别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第一个是女儿,第二个是儿子,有的人就要第二个儿子跟男方姓,苏州这边也出现过中间反悔的情况,但还是比较少的。就我身边而言,关系都挺好的。
孩子明年三月出生,准备让我爸妈带半个月,然后她爸妈再带半个月,这样轮着来尽量避免谁带得多孩子跟谁亲这个问题。
我觉得两头婚对我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弊端,双方的财务都比较透明,我爸妈和她爸妈都会给我们买保险,我们自己也会成立一个小金库,双方会放一些钱进去,我这边的朋友也都是这样操作的,两家并一家,已经很常见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安徽省新冠疫苗紧急接种打下“第一针” 前期国内其他省份紧急使用超百万剂次,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本报讯12月24日上午,安徽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在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下“第一针”。新冠疫苗接种...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