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支教传薪火
●叶翠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于戈壁,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援疆,我们做到了!
从合肥到皮山,不远万里,我们来了!
来之前,面对家人的不舍与不安,我说:“没事,就当是出一趟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差吧,或者,就当是进修一年吧。”说实话,那时的我,对于“援疆”这个概念,内心也是不甚明了的。
但是到了皮山之后,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安徽人好、安徽干部好、安徽好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援疆不是一趟出差,不是一次进修,它承载的是一份感情,一份信任。这感情与信任是十年来安徽援疆干部人才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结果。现在,我们来了,于我们而言,这更是一份光荣,一份传承。
最近,我的脑中经常会出现这句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似乎与以前的我无关,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好像从未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可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需要”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们,
这里的教育需要我们,
皮山的未来需要我们。
每每看到这里的孩子们漂亮的脸蛋、聪慧的眼睛,我都会想到家乡马鞍山市红星中学的孩子们,他们都是一样活泼可爱的祖国的花朵啊,虽然这里的孩子们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教育。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们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当地教师,让这里的孩子沐浴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之下。我们也会把无私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更加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是皮山的未来,皮山的未来要靠他们建设。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很光荣: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
皮山,我们来了!
我们栽培希望的幼芽,等待它繁花似锦。
我们埋下知识的种子,盼望它硕果满枝。
万里支教传薪火,今朝不负盛世情!我们一起,皖疆携手,共建家园,共享盛世!
新闻推荐
“两头婚”这种婚配模式对既有嫁娶婚配模式提出了挑战。图为浙江杭州西郊一个行政村中的一户人家。2012年和2014年,该户人...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