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社会事业短板得到弥补,消费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据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赵金宝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9%。2019年,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27.8%、72.1%、73.3%。
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2019年达2242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0.4%,比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新登记市场主体4年累计突破300万户;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778户,到2019年末规模以上企业达4.3万户。
据介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936元增加到2019年的37540元,年均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21元增加到15416元,年均增长9.3%;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55139元增加到79037元,年均增长9.4%。
社会事业方面,2019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860.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350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机构数从2015年的24853家增加到2019年的26436家。“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115.1万套。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组织文艺活动由36210次增加到52889次。
“十三五”以来,创新发展成为企业共识。参与创新调查的企业中,有1.91万家企业制定了未来发展创新战略目标,占61.1%,居全国第1位,比全国高6.3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高3.9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投入方面,2019年,全省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30.3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3.6%,比2016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0.3%,比全国高6.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举措,消费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2019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862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9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万元,跃居全国第10位。此外,网络零售增长迅猛。合肥百货大楼、阜阳华联、商之都跻身2019年中国零售百强榜,“三只松鼠”“老乡鸡”“谊品生鲜”等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来长江文化热,徽派常客、皖江文化学者汪军本周四下午三点将走进古井贡酒合肥体验中心,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