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2月18日,在2020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峰会上,《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重磅发布。《白皮书》从总体概况、重点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园区、创新平台、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全面展示了合肥数字经济产业新亮点、新成果。
数字产业化初具规模
2020年,合肥市数字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力打造以京东方为龙头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近300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产业跻身全国城市“五强”,中国声谷2019年营收超800亿元;2019年,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2019年明确蜀山区、包河区为第一批先行先试单位,2020年新增高新区、庐阳区为第二批先行先试单位。全国第一个量化认定大数据企业,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741家。
同时,合肥市产业数字化正加速推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方向,“万家企业登云”数量达到1万家,累计建成82家智能工厂、723个数字化车间;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积极培育线上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提升,打造合肥“智慧农业谷”。
建设5G基站超8000个
《白皮书》指出,合肥市数字基础设施提速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其中,网络设施加速升级,建设5G基站超8000个,完成5000余个NB-IoT物理站点部署,实现市区物联网全覆盖,4G信号城乡全覆盖,获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优秀城市;长三角(合肥)数字科技中心、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京东云等数据中心开工建设。
构建物联网感知体系,加大传感设备、摄像头等数据采集终端部署,依托“雪亮工程”推进视频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城市重点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快城市交通、地下管线、水务、电力、环保、防灾等领域设施数字化升级,依托“城市生命线”工程在全球首次建成城市尺度灾害监测实验网。
合肥市厚植基础科研实力,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集聚各类高校院所73家,建设各类创新平台超过1500家,集聚近100万名创新人才。《自然》增刊最近发布《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20位、国内省会城市第4位。建设重点创新平台,突破数字核心技术,相继研发出全球首颗智能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世界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秘钥分发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城市大脑”开始运行
《白皮书》指出,合肥市数字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皖事通办(合肥分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安康码(合肥)”建设应用,推进全省首个交通超脑建设,数字城管二期建成全移动业务系统,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智管社区、效能社区、宜居社区、平安社区4类智慧应用,全市教育云平台累计访问量达5800万人次,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智慧医院全面上线网上挂号、电子病历、网上配药等服务……
随着数据归集共享快速推进,合肥市“城市大脑”开始运行,并建成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政务云和国内首个“城市中台”,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跨层级跨区域共享。截至目前,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已接入全市近200个业务系统、231亿条数据,治理完成73个部门2438张数据表,编制上线了6198类数据资源共享目录。(记者 苏龙鹏)
新闻推荐
省船舶从业人员审图技能大赛在马举办本报讯(记者刘小庆通讯员盛凯)12月15日至17日,安徽省船舶从业人员审图技能大赛在马...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