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累计
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是“十二五”的近2倍。以引江济淮等17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大江大河治理和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6亿公斤
淮河治理方面,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淮河干流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建设、西淝河洼地治理等工程全面完成,淮河干流正峡段、王临段行洪区调整工程、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长江干支流治理方面,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全面建成,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杭埠河治理、大沙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水资源配置工程方面,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开工,淮水北调工程、下浒山水库全面建成,江巷水库、月潭水库基本建成,牛岭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加快建设,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开工建设,至2019年底全省新增供水能力16亿立方米。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方面,实施10个主要支流治理项目、34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75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1617座病险水库加固和57个县区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此外,安徽省还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全面完成“5588”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18年启动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完成年度治理面积836万亩。加快实施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等7个大型灌区和71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63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6亿公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0亿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安徽省成功防御了2016年长江大水、2018年台风暴雨、2019年伏秋冬连旱、2020年全省洪涝。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直接减灾效益约4000亿元。特别是2020年洪水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淮河洪水,调度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拦蓄洪水10.21亿立方米,适时运用淮河8个行蓄洪区分蓄洪水20.5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到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覆盖5044万农村人口。经过努力,按现行标准,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未来,安徽省将聚焦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建立完善以皖北为重点的安徽水网工程。“特别是针对去年安徽省严重伏秋冬连旱,水利厅计划项目总投资1008亿元,启动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项目。”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王军表示,自2021年起,将逐步启动引江济淮二期北送干线及配水工程、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一期工程和引江济淮二期中合肥、滁州引水工程等单项工程建设,有效破解江淮分水岭地区、淮河以北地区干旱缺水局面。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见习记者唐恒钢
新闻推荐
记者从安徽师范大学获悉,该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组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