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发病乘客转危为安
本报讯(刘理扬 赵梦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在近万米高空,乘客忽然晕倒,来自安徽的两名医生迅速判断,精准施救,让患者转危为安。昨日记者获悉,两位医生是安徽大二附院的李飞、庞小溪。
据介绍,当日,安医大二附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飞和住院医师庞小溪,在成都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会议后返回合肥。不料,他们乘坐的国航CA4473次航班起飞后40分钟左右,乘务员忽然通过广播求助称,一名乘客突然在飞机后舱发生晕厥,询问客舱内是否有医务人员。因为当时飞机正处于航程途中,在近万米高空,如果没有专业的评估和救助,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听到广播后,李飞、庞小溪两名医生立即响应,迅速赶到患者身边进行紧急救援。
据悉,事发时发病的中年男性乘客于几分钟前自行离开座位,走向机舱尾部,在机舱后厨突然晕倒。李飞和庞小溪赶到时,患者已被移至乘务员座椅上,当时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反复大声呼喊后均无应答。李飞当即请乘务人员协助,解开患者衣领,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颈部展开,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由于座位空间狭小,李飞和庞小溪合力将患者移动平卧于机舱地面,积极准备随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经紧张有序的处置,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抬手指了一下自己胸前位置后仍然闭目不答。由于没有同行人员,医生现场很难了解这位患者的病史和发病前状况。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李飞和庞小溪判断其心肌缺血可能性较大,根据经验,他们随即建议寻求含服硝酸甘油给予治疗。
然而航班应急药箱中没有配备硝酸甘油,而患者随身物品中也没有发现。幸运的是,机上一位乘客闻讯后主动提供了其携带的硝酸甘油。李飞和庞小溪拿到药品快速核验后,立即为患者服下,很快,患者症状开始出现缓解,意识也逐渐清晰,并且能够与医生和乘务人员进行交流。在随后的飞行途中,李飞和庞小溪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直至飞机降落时,空乘要求所有人员全部回到座位,两名医生才离开。
据了解,该名乘客确系心肌缺血引发的晕厥,若没有及时妥当处置,很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后果不堪设想。李飞和庞小溪表示,此次“高空救援”,他们只是尽了医生的天职,遇到类似的状况医生都会积极响应,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新闻推荐
政府收入“减法”换企业效益“加法” 皖前10个月新增减税降费近600亿元
临近岁末,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省池州市安安精工铝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高铁接触网线支架,这些支架...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