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开展。与往年进博会不同的是,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设置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成为今年的明星展区。1.2万平方米的“展中展”集中亮相一批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备受关注,由此而引发的商业机遇正在催生一系列“防疫神器”。
[无人接种舱] 接种新冠疫苗可“自助”
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如果未来全世界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面对蜂拥而至的接种人群,预防接种门诊能否拥有应对能力?
在进博会8号展馆的赛诺菲巴斯德展台,“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就是为这种情况而设计的。记者看到,整个舱体和银行ATM差不多大,内设恒温疫苗储藏室、沙发、触摸屏和自助接种器。
“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是未来城市公共卫生生态系统中的可移动、自动化接种‘网点’。在突发疫情或季节性预防接种期到来时,通过快速部署大量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能够及时、有效缓解预防接种门诊面临的巨大压力。”一位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体验了一下“自助接种疫苗”的流程。通过触摸屏,接种人需“三查、七对、一验证”,在验证疫苗信息、追溯疫苗来源并确认疫苗的禁忌症后,自助接种疫苗,还可由公共卫生医师提供远程支持。
记者注意到,接种舱内还批量配备专门的“可穿戴电子手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电子手环为移动留观检测器。“在接种舱接种完疫苗之后,人们可以佩戴该检测器测试各种生理体征,在指定的‘绿区’留观半个小时,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检测器就会自动报警,医护人员就会立即介入。”
[“移动方舱”]
想做核酸检测,请上车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检测效率与能力?
记者在进博会的赛默飞展台看到了一款被称为“移动方舱”的核酸检测移动检测车厢,车厢长12米。赛默飞的工作人员李宁军告诉记者:该车厢可通过海运、汽运、空运,24小时内完成安装,48小时内完成调试,可突破地域限制、缩短检测时间,提供高效便捷的核酸检测服务。
李宁军称:“‘方舱’整体在工厂预制完成的,拥有送排风、水、电、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能力。”记者在方舱内看到,整个方舱被分为三大主检测功能区,包括试剂准备间、样本制备室和核算扩增室;同时,方舱还配套更衣室、污洗室和机电室。
“‘方舱’可对那些疫情严重、医疗条件缺乏的地区做紧急投放,还可投放如机场、车站、码头、边境口岸、学校、工厂、村庄等。”李宁军表示: “目前,方舱的日均检测量为2000人份。”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复星健康展台则展示了“抗疫功臣”——负压救护车。复星北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朋告诉记者:同款车型曾在今年初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今年疫情期间,共有超过300台负压救护车投入一线抗疫。”
记者看到,和普通救护车不同,负压救护车设置了“负压”和“消毒”按钮。杨建朋表示:“负压救护车采用负压装置,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与此同时,车内空气若想排出车外,则必须通过“无害化处理”。杨建朋称:目前,负压救护车的车内空气经过高效过滤后排向车外,过滤分离率可达到99.998%。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和疑似病例的转运工作当中,负压救护车不仅能有效减少病人携带的病菌向车外传播污染,也可以减少车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
[服务机器人]
迎来行业黄金发展期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疫情中频频现身的服务机器人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
记者在进博会看到,曾在海底捞智慧餐厅被用于从后厨到餐桌之间运送菜品的送餐机器人“花生”已经变身为医院和隔离点配送三餐的“抗疫网红”。无人配送机器人驰援疫区,代替医务人员完成物资和药物配送,将最大程度地将病人“隔离”,有效避免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危险。
一位服务机器人厂商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与传统的人工配送相比,机器人不仅可以将物资配送差错率降低至零,还可以大幅提升配送效率。“机器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根据病区规格大小,一台无人配送机器人相当于2个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以为同楼层20个病房提供全天候的无接触配送服务,并确保24小时全时段在岗。”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文/摄
新闻推荐
星报讯制作婴幼儿辅食,给新生儿沐浴,帮卧床老人更换床单……11月5日,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业女职工技能竞赛,在合肥举行。母婴...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