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县域医共体是新时代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卫健委获悉,截至目前,全省61个县(市)组建128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据介绍,县域医共体由政府主导,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每县组建2至3个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协同向县域内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2015年安徽省在15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2016年试点增至40个县(市、区);2017年试点扩大到66个县(市、区);2018年实现全省75个县(市)和农业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同年,安徽省县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88%,县域医共体内建成“绿色通道”,在乡镇卫生院设置急救站,配备救护车辆和人员,保障县域内危急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为推进城乡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着力打造覆盖城乡、科学整合、职责清晰、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2019年,安徽省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意见》《关于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改革路径,并在37个试点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资料显示,2019年二级医院向基层下派的专业人员同比增幅14.86%;今年上半年县域医共体内具备“50+N”种疾病诊疗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占比91.84%,县域医共体内开展外科手术乡镇卫生院占比71.39%,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截至目前,全省61个县(市)组建128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范围内,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覆盖,“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以上,医疗费用更低,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30%以下,群众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0%以上。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新闻推荐
今后,苏浙沪皖三省一市老年人的跨区域养老生活在长三角区域有了更多选择。近日,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在上海发布...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