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日前,省农科院主持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粮食多元种植模式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目实施以来,探索稻-麦、麦-玉、双季稻、再生稻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巩固建设技术示范区210.5万亩,辐射推广1864.2万亩,粮食增产55.0万吨,项目累计增效23.9亿元,培育带动2130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粮食龙头企业增产增收。
针对传统水稻生产肥料施用方式以速效肥表面撒施或机械翻埋为主,肥料利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省农科院项目组研发出高效肥料控释剂及其系列缓控释肥料,使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水稻吸肥高峰期同步,实现一次施肥就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养分。“在再生稻生产上使用侧深施肥技术,施用高效肥料控释剂及其系列缓控释肥料,我们在全省是第一家。”在项目示范现场,九成畈农场农技中心主任柴新荣告诉记者,原来再生稻生长过程中需要4次追肥,现在一次就行了。不仅省工省时,还有效解决了水稻养分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问题,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我们探索的多元种植模式,结合机插侧深施肥和水肥耦合技术,减少肥料用量,可有效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肥料吸收,减少肥料流失、减少氨挥发造成的温室效应。”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水稻所吴文革研究员表示,长期大田试验调查结果显示,机插侧深施缓控释肥条件下,水稻群体质量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
按照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发展战略,安徽省按照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部署,强化粮食作物科技创新和示范转化,目前已研制出9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周年丰产增效技术体系,研发出一批新型肥料、农药与新农机,深化了“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新模式,为促进安徽粮食持续增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2日上午,安徽养老机构“抗疫情”表彰大会在合肥稻香楼宾馆举行。来自全省的“抗疫情”先进集体、最美院长...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