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半导体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合肥在芯片制造、封装、设计、装备、材料等关键环节上,都形成了相当体量的能力。”……10月23日,以“‘芯’合作 新格局”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合肥)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商半导体产业发展大计,共谋新时代半导体创新合作。
大咖聚集,从“芯”发声
2020第五届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合肥)高峰论坛的举办,为两岸半导体产业间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论坛由合肥市政府、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台办主办,吸引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专家组专家,国家相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领导、专家,两岸半导体企业家、知名学者以及投资金融界人士约300人齐聚。
高峰论坛上,海峡两岸半导体领域专家、上下游企业家及知名投资机构代表等,瞄准产业链需求,探讨整合行业基础研究、制造工艺、下游应用及产业资本等全产业链的热点话题,为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开拓新思路与新方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专家组组长严晓浪,围绕《加强芯火创新基地建设,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题,分享了芯火创新基地的建设及管理经验,提供了破解集成电路研发流片“贵”、税负“高”、通关“难”等问题的解决思路。
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在演讲中展望了半导体产业未来新形势机遇及挑战,他表示:“随着智能数据、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IOT等智能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相信半导体产业也必将维持正增长。”
引凤入巢,创“芯”发展
半导体作为先进战略性新技术,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战略性支撑作用。与会嘉宾认为,近年来,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龙头企业加快集聚,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跃升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
“长三角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较大、集群效应较明显、核心产业链较完整的区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安徽尤其是合肥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立足长三角,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在他看来,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地区在半导体制造、封测环节均具有先发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相信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反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2018年,合肥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交流日益紧密,企业合作不断加深。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集成电路企业超过280家,合肥成为与台湾集成电路合作交流、协同发展的热土,联发科技、力晶科技、群联电子、敦泰电子、矽力杰等企业纷纷来肥兴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向东表示,合肥成为近十年来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系统布局、成效突出的城市之一。依托于高等院校科技人才以及长三角产业方面的辐射优势,合肥在芯片制造、封装、设计、装备、材料等关键环节上,都形成了相当体量的能力。
心“芯”相连,共话未来
“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合肥)高峰论坛”作为合肥市开展海峡两岸半导体领域技术交流的品牌会议,从2015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在扩大行业宣传,促进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和企业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3日下午,同期举办的还有“第三代半导体发展专题论坛”、“汽车电子芯片发展专题论坛”等。“今年合肥举办了多场半导体领域的高峰论坛,构建了产业合作交流的平台,对于合肥乃至安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专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大为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将海内外顶级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共谋发展。
目前,合肥市正按照“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合作”的目标,全力打造“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国际有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等一批高质量产业生态圈,推动长三角制造业多方位、加速度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未来,全市将继续加强与境内外优秀企业、机构的合作,推动集成电路高端研发、核心制造、关键材料和装备等领域的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IC之都”。·本报记者 赵俊松 苏晓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日前该校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朱仁斌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