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陈广江
最近,一段“来自安徽亳州的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走到浙江打工”的视频,戳中了无数网友的泪点。6月20日热心网友发来消息称,葛大爷已被安徽老家的人接回家中。据称,去找老人的时候,他因寻亲未果已被接到浙江当地派出所内。(6月21日中国网)
老人受这遭罪,怪谁呢?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健康码,但是技术本身没有错,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容抹杀。一些人拒绝老人乘车,错了吗?也不尽然,当前疫情防控尚未结束,老人连纸质版健康码都无法出具,出于万无一失的安全考虑,拒绝老人乘车也无可厚非。
现实中,如果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申领健康码,可以由他人代办纸质版健康码,即使没有子女,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志愿者等也可代办。葛大爷外出打工却没办纸质版健康码,是不知办理途径还是基层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即葛大爷不想“麻烦”别人。
在信息时代,一位善良、乐观、隐忍的孤寡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掉队”了,甚至都找不到责任人。信息时代请等一等“掉队”的老人,别让老人被智能手机“屏蔽”而变成“数字弃民”,这绝非耸人听闻或杞人忧天,葛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的遭遇就是一个缩影。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是信息技术并非完美无缺,其弊端不容忽视,比如疫情期间被全方位、深层次采集的个人信息是否足够安全,数字鸿沟下的老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如何保障,都是比较现实、迫切的问题。
以申领健康码为例,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很多孤寡独居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而面临“寸步难行”的问题,不少地方的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主动登门,将打印好的纸质版健康码送到老人手中。如果葛大爷老家的工作人员提供这种周到服务,老人就不会有如此遭遇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让老人跟上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生活得有尊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闻推荐
热点评论日前,安徽省网信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从纪律要求、程序规范、产品准入、质量...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