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到涉故台,我才把它和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旧址联系起来。手机导航中输入涉故台,显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涉故台(036县道北),一路畅通。
大泽乡,顾名思义是地势低洼的地方,秦朝时归属蕲县,蕲县建制保存了1500年左右,至元代废止,并入宿州。
涉故台景区大门是一对二级汉阙,汉阙是汉代使用的建筑物,多用于高官府第或权贵陵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为项羽、刘邦推翻暴秦统治奠定了基础,也影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以汉阙为景区大门,寓有深深的敬意。
直入视线的是陈胜、吴广大理石雕像,雕像整体呈火炬状,陈胜右手持剑直指蕲县,左手振臂呼唤,吴广怒目举棒,奋勇当先,凝固了2200多年前那惊天动地的一幕。
公元前209年7月,正值淮北平原雨季。千里平野,阴雨连绵,大泽乡成了名副其实的泽国水乡。一场暴雨,将被征调去戍守渔阳的九百人困于此地,道路不通了,无法前进,如期到达戍所已不可能,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所有人都要被处死。真正无路可走,怎么办?作为屯长的陈胜和吴广深思熟虑后在此筑坛盟誓,振臂高呼:“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于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当时筑台72座,古称72连营,其中涉故台最大。因陈胜字涉,后人遂将其盟誓之坛称为“涉故台”,也有称“射鹿台”或“射鼓台”。据说,当年陈胜、吴广率众筑台盟誓的时候,忽然看见台下的草丛中跃出一只梅花鹿,朝东北方向的紫芦湖中飞奔。陈胜立即弯弓搭箭,对戍卒们说:“我的箭若射中此鹿,起事必能成功!”弓弦响处,那只梅花鹿应声倒地。这里便被称作“射鹿台”,而紫芦湖也被称为“死鹿湖”。还有人说,这里曾是陈胜和吴广带领大家射箭、击鼓、演兵之台,所以叫射鼓台。无论哪个名称,背后都有一个口口相传的美好传说,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陈胜、吴广的热爱。
涉故台是一座覆斗状的土台,长宽各约60余米,高不过5米。台上现存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时期的四块古碑,碑文依稀可辨为涉故台重修碑记,中间是1961年7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据明万历碑文记载台上曾有“楼台寺”,不知毁于何时,台上尚存一口古井“龙眼井”,据说为起义将士修建,我投石试探,已枯。
涉故台前,有棵古柘树,据考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树干弯曲向上古朴苍劲,树瘤累累像鳞甲,抚之光滑,叩之如铁,它昂首向天的雄姿,酷似一条扶摇直上九天的苍龙,因此,大泽乡人把它称作“柘龙树”。
坐在柘龙树下的石阶上,和看门的大娘聊天。大娘高龄八十二,她说老伴是吴广的后代,他们看管涉故台十几年了,对这里感情很深。五年前老伴去世时,女儿要接她回家养老,但景区希望她留下来,她就留下了,天天守着熟悉的景物,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踏实。她告诉我关于涉故台的一些传说,还说了一段当地的顺口溜:昔日大泽乡,一片水汪汪,蛤蟆一泡尿,庄稼全淹光,扶老又携幼,逃命奔他乡,冻饿死在外,尸骨无处葬。今日大泽乡,一片好风光,地板铺的一排排,花树一行行,汽车马达笑,田里铁牛叫,有风有水空气实在鲜……
台,井,树,碑,寺,2200多年过去,有的留下,有的消逝,也许,陈胜吴广们想要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离开的时候,大娘和她兄长在大门边的树阴下打起了扑克牌,苍老的手时不时蘸一下唾液,初夏的风偶尔撩起她花白的短发。一片岁月静好。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从省气象部门了解到,未来一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还将持续这样的阴雨模式,到了周末或有望稍作停歇。据省气象专家预...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