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针对研究生发布“学术期刊负面清单”,旨在规范研究生论文发表行为,“营造风清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和氛围”。
事实上,伴随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的设立实施,高校逐渐建立起以学术成果为主要考察指标的学习激励政策,奖学金的评聘、硕博连读选拔、各类荣誉评选等都离不开学生业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在这样的激励导向和现行学术评价标准下,着重考察学生学术成果无可厚非,这样做既能促使广大研究生回归学术研究本位,促进良性学习竞争;但又往往使研究生滋生“发论文拿大奖”的功利心态,进而产生了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虚假繁荣”。
研究生特别是学术类研究生以“板凳须坐十年冷”的专心姿态,对某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产出阶段性学术成果是再也正常不过的行为。然而,在以往研究生公自费双轨培养期间,“一考定三年”的公费生往往“旱涝保收”过着优闲的生活,而那些自费生则又常常陷入学费、生活费的压力投身兼职大军行列,这自然导致了研究生远离学术研究本位,学习缺乏竞争氛围,从而致使研究生培养质量每况日下。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取消公费自费培养的双轨制,设立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一揽子措施正是提高在校研究生待遇,使其安心治学激活内生学习动力,引导回归学术研究本位。但是,正像人们往往对“黑天鹅”难以预料一样,“灰犀牛”也常常未受到人们重视,由于学术期刊版面供不应求,相关奖励政策重量不重质等因素使得当前研究生教育上述种种问题频出。显然,不少高校选择发布“学术期刊负面清单”正是要戳破学术虚假繁荣这个饼,解决因正向激励机制诱发的负面学术氛围,而首当其冲的正是当前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功利学习心态。
一般来说,功利性学习机制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成效,但当周边评价、激励、监督等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形下,功利性学习往往又会演变为学习功利化,就研究生而言就是为了拿奖而学,用较少的版面费这一杠杆撬动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多重奖励、多个奖励。表面上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问题的实质在于相关的评价和监督配套措施未能跟上,“付费发表”的学术期刊市场却因此“供需两旺”,导致了不少曾经名声不错的期刊往往采取增版、缩期、扩容等举措,其结果自然是学术研究表面上的“日益繁荣”,成果质量却令人堪忧。事实上,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主要特征决定了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必然是静心阅读、思考、写作和实践,在未有配套监督措施的情形下,追逐数量不菲的奖学金、贴上学术达人标签的诉求在面对那些“给钱就发表”的期刊时,自然会导致冲动而“饥不择食”“趁之若鹜”,这就会在研究生群体中弥漫着学术研究“速成论”的集体躁动。当花钱发论文拿大奖的意识在研究生群体中日益迷漫时,这种愈演愈烈的“劣币”犹如水箱中的一条鲇鱼搅动了原本冷静的学习生态,驱逐甚至怂恿了那些潜心治学的“良币”。于是人们醉心于“给钱就能发”,原本业已日渐恢复的研究生学术生态正越来越受到学习功利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当学习、产出、激励的各个环节未能形成一体贯通的评价机制,那么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自然导致是整个闭环生态的破坏,即便有学生坚守原则底线但都不足以抑制其对环境的恶化影响。因此,高校通过发布“学术期刊负面清单”的直接意义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研究划定了红线,迫使其自觉远离学术期刊市场中的不良恶习,使其回归到安心治学的正常轨道中来。
所以,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在内的高校动态调整发布负面清单,就是对这一有所破坏的学术生态的环节进行修复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态调整发布负面清单至少有以下3种积极影响。首先,可以引导研究生重新审视自身学习研究状态,从功利躁动回归冷静学习。当习以为常的通道逐步关上大门自然会促使人们反省反思所作所为,从而不忘来时求学初心。其次,示范效应引发更多高校加入列出发布行列,形成一体推进的强大声势。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加入这一行列,个别高校甚至面向研究生转发华东政法的通知并发出预警提醒。同时,可以倒逼有关期刊调整编辑方针和期刊定位,从供给一侧优化学术产出生态。当然,我们更期待这一政策不仅仅单一面向研究生群体,高校教师也理应一体遵从这一规定。
打破公费与自费身份差别、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产生了积极的培养成效,有助于引导研究生群体回归安心学习状态。但又因并未闭环的评价激励机制造成了学习功利化并产生的学术虚假繁荣,这一在学术产出、期刊发表环节的痼疾指望其“自断手臂”并不现实,高校对学术期刊的供给一侧的行业监管自然“鞭长莫及”,但通过调整学生评价激励的政策促使研究生重拾初心、回归冷静安心学习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促使有关期刊调整定位既而促进学术生态的良性发展。当然,这头灰犀牛还有赖于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拿出更大的改革决心和意志去解。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上接1版)据该企业负责人韦玉军介绍,目前,企业已回归正常生产研发轨道。截至目前,安龙基因已生产超过15万人份新型冠...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