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3月3日,由中国科大联合攻关团队提出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手段,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次日,安徽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徐晓玲教授向全国同行分享免疫治疗方法和经验,发出新冠肺炎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安徽声音”。
国家卫健委3月3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首次将免疫治疗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手段。方案指出,“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白介素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还给出了具体用法、用量,并提示注意过敏反应。
早在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介绍中国科大在本次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任务中取得的最新进展,称“结果令人鼓舞”。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召开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视频培训会。在安徽分会场,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安徽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徐晓玲教授,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联合攻关团队牵头人之一,向全国同行介绍了新冠肺炎的免疫变化特征研究情况以及“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分享了一位采用该方案治疗的88岁危重型患者的治愈经验。
在武汉分会场,联合攻关团队另一牵头人、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部长魏海明教授受邀参会。
一个月来,在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由中国科大联合攻关团队开展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魏海明教授和徐晓玲教授牵头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炎症风暴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在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风暴可能的关键机制后,迅速拟定救治方案,提出“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全新治疗方案。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阶段的临床研究中,1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重症9例、危重症2例)采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后,全部康复出院。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的支持指导下,截至3月4日,武汉14家定点收治医院的212位新冠肺炎患者已采用该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初步显现。现有临床数据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改善患者预后。
方萍方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无权向父母索要抚养费 “正当律师说法”之七十七
◎老兵袁平一拍案情2011年,芳芳的父母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双方没有对芳芳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进行约定。此后,芳芳一直跟随母...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