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钟灏
在千里之外的荆楚大地,在全国新冠疫情最前线,安徽省第八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来自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钱跃龙,带领30名影像专业的医疗人员奋战了多个日夜。2月29日晚,趁着钱跃龙工作结束的间隙,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听他讲述千里之外这批“影像奇兵”的抗疫故事。
向“抗疫”最前线进发!
电话那头,谈及驰援武汉的始末,钱跃龙说:“我来武汉,是因为国家需要我,病人需要我。”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钱跃龙分外关心着疫情的发展。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报名前来支援武汉,则是和千千万万的同仁们一样,“此前我参加过援藏医疗队,经验相对丰富,这次也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病患多做点事。”
此前,核酸检测是作为判断新冠肺炎的主要方法,但具有多年经验的钱跃龙敏锐地觉得,也许CT影像诊断在此次“战疫”中也大有可为。“核酸和CT具有各自的优势。和核酸检测较长的实验时长相比,CT影像扫描出结果会比较快。”考虑到未来可能会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他便主动报名申请援助武汉。2月21日,钱跃龙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医院正式通知我参加援助武汉医疗队,那一刻心里百感交集。”放下电话,他便立刻告知了爱人即将驰援湖北的消息,“事情太突然,我爱人当时都懵掉了。”不过,他很快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家里都很支持我,毕竟我这次去多少能帮助到病患。”
2月22日,出征的那一日到来,钱跃龙成为安徽省第八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带着家乡人民的祝福,钱跃龙一行紧急赶往武汉。
是领队也是“大家长”!
来到武汉,工作便立刻提上日程,在下机前往酒店的路上,钱跃龙便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将安徽省第八批援助武汉的人员进行分组,“任务下达得很急,在车上我们就开始分成三组,并分配到不同的方舱医院。”也就在分组的同时,钱跃龙逐渐熟悉起了医疗队其他成员。
作为安徽省第八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钱跃龙告诉记者,此行不仅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带领30名“兄弟姐妹”驻守好各自的岗位。此次医疗队成员年纪都较小,作为当中年龄较长、经验相对丰富的一员,钱跃龙将大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说是领队,但因为我年龄比他们都大,实际上我像‘大家长’一样。”
正因为是“大家长”,他将“家人”大事小情挂在心头:担心生活用品是否到位、操心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开解疏导年纪较小的成员、关心大家工作和生活困难……“实际上,来到武汉,因为条件有限,工作压力大,我作为领队当然要帮着他们解决。”他的用心付出也得到了大家温暖的回报,“我们这些同志都特别能吃苦,每次我打电话过去,大家都说自己能坚持能战斗,让我放心,这也让我特别感动,我们这一批同志都是好样的!”
在每一个岗位上战斗!
简短的一晚休息后,钱跃龙和同事们立刻迎来了工作上的考验。在2月23日进行了防护服穿脱、消杀等防护训练,以及CT机使用培训后,3个医疗小组于2月24日上岗。“我在这边工作挺适应的,毕竟我搞的就是影像专业,上手很快,只不过方舱医院的待诊病人数量比较多。”电话那头的钱跃龙语气轻松。
在钱跃龙工作的方舱医院,钱跃龙告诉记者:“我们来的时候有500多人经过两次核酸阴性测验后等待着CT扫描、医生阅片、撰写报告、进行最终诊断。”因此,钱跃龙和同事们一上岗就面临着连班倒,“人数多,任务重,我们每天至少要诊断200人。”身在一线扫描岗位,医生们必须“全副武装”,穿戴口罩、护目镜、三级防护服进扫描室,不间断地扫描、繁重的工作节奏让医生们不到半个小时全身就会被汗水浸透。在进行了2天的扫描工作后,由于诊断人员稀缺,钱跃龙又有着多年的诊断经验,因此他被调整岗位到医务处,进行最终的CT影像诊断,“在这一关我需要根据影像判断病人病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病人是否痊愈有出院的可能。” 自调整岗位后,钱跃龙的工作地点便搬到了方舱医院外露天搭建的帐篷里,钱跃龙却随遇而安,“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战,而是大家在一起打这场‘战疫’,现在什么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每天8时开始阅片,一张影像片子有600至800帧,每天至少要看200张片子,往往一天看下来,眼睛酸涩难忍。然而,钱跃龙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看影像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每个患者负责。”每天扫描诊断的200个人中,大概有50到70人能出院,剩下的人员需要再次扫描,无形中增加了影像医生们的工作量,但这一切,钱跃龙和同事们毫无怨言。
让钱跃龙开心的是,目前出院病人越来越多,入院病人越来越少,“每每我们诊断出一个可以出院的,我们的高兴劲都不亚于病人。”目前疫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这也让在一线奔忙的钱跃龙鼓足了干劲,“这场‘战疫’就快迎来胜利时刻,再辛苦也值得!请家乡人民等待我们凯旋!”
新闻推荐
代用茶和中药饮片生产防疫管理有了“指南” 安徽省首批生产企业防疫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由亳州市提出并制定
我省首批生产企业防疫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由我市提出并制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