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纷纷宅在家里,这也推动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远程办公”“线上复工”模式,“云签约”“视频会议”等业务模式出现,让人们在线上就能完成传统的业务流程。网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观影、“虚拟”看展、短视频、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线上消费模式兴起 “宅经济”释放消费新潜力
“大米、油、面粉,以及各类蔬菜,都是在手机APP上买的。当天下单,第二天就能到楼下的门店取货,方便得很。”合肥市民赵女士说,疫情当前,尽量不出门,网上买菜成了首选。
时下,新零售行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根据某电商平台统计,春节假期以来,粮油、方便速食、调味白醋等民生商品需求增长明显。蔬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9倍,肉禽蛋销售同比增长近7.5倍,水饺、面点等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同比增长超7倍,民众网购热情很高,生活保障充足。2月19日,美团发布《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平台上葱姜蒜售出了近400万份,包括蔬菜、肉食海鲜在内的各类食材销量平均环比增长了200%。
疫情之下,人们待在家中,催生了“宅经济”。线上消费火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视频、直播、手游等平台流量大增,日活跃用户数有了明显增长。随着需求不断增多,网络平台的获客成本不断降低,赢利水平不断提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大年初一,躺在床上,用手机免费观看了电影《囧妈》,觉得过瘾。现在,虽然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但是可以通过手机看电影、追剧。一些网络视频APP推出优惠,新用户9.9元就可以包月,开通会员,挺划算的。”合肥上班族吴先生说,有了在线服务,在文娱方面,没觉得和平时有太大差别。
为了给城乡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各地公共文化场馆也在积极努力,推出各种在线服务。疫情期间,全省各地公共文化场馆坚持“闭馆不闭展”,积极举办网上专题服务330余场,访问总量483.96万次,活动参与总量30余万人次。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安徽省文化馆联盟、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联盟、安徽文化云利用互联网开展数字阅读、文艺展示、线上展览、云上课堂、在线培训、互动活动等网上专题服务,其中包括“安徽抗击疫情群众文艺作品展示”“2020年抗疫文艺创作线上作品展”等抗疫主题活动。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释放了巨大消费潜力。疫情之下,虽然饭店聚餐、商场购物、旅行、线下娱乐等传统的消费方式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等模式不断推出,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助复工稳就业保障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新技术、新业态,为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恢复正常生产。2月26日中午时分,合肥一家徽菜酒店内,酒店大堂冷冷清清,后厨却忙得热火朝天。原来,该酒店与美团外卖合作,并建立微信客户群,通过外卖的方式,让广大顾客尝到徽菜味道。
“协助客户在线开户,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为客户解决问题,方便、高效。”在合肥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李梦婷说,远程办公虽然一时还无法完全替代现场办公,但是在疫情之下也是很好的办公选择。据了解,为让员工在家正常办公、高效办公、安心办公,该证券公司制定了远程办公应急操作方案,并提供移动端和PC(个人电脑)端两种远程办公方式。
为了防控疫情,远程办公模式逐渐受到青睐。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远程办公已经成为现实。近期,钉钉、企业微信等远程办公软件的用户数快速增长。据阿里巴巴旗下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的统计,2月3日以来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预计有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课堂的方式学习。数据显示,2月10日,企业微信迎来最强大一波开工、上课需求,后台服务量上涨10余倍。
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对于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应链安全。面对疫情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严重影响,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和电子商务等在线工作方式。对于制造业,《通知》称,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
“云服务”不打烊 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针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停工停产问题,工信部要求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强软件应用能力,创新思路和方法,用两化融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传播途径,省经信厅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聚焦“网上预审受理、优化审批程序、加大网办宣传”,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采取轮流值守制,及时受理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办件,确保人员在岗不间断,事项办理不隔夜,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安徽省推行“不见面”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强化网络招聘,大力推行网上办、邮寄办、远程办等“不见面”服务。安徽公共招聘网开设专题,统一归集发布全省疫情防控期间岗位需求信息;上线“2020年全省春季网络招聘大会”;充分运用微信、短信等多种方式,为重点群体持续推送岗位需求信息。目前,安徽公共招聘网在线招聘单位46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0万个。省人才服务中心积极指导市县相关机构及时受理办结网上档案业务申请,确保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不见面”服务渠道畅通高效。
为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服务,安徽省出台《关于优化就业服务推进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积极推进“春风行动”线上招聘工作。全省各地多措并举,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服务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合肥市在该市人社局网站举办2020年合肥市“春风行动”网络招聘大会,引导农民工在本地就地就近就业。亳州市大力推广远程面试,打造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确保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蚌埠市、芜湖市编印网上服务操作手册,引导企业和劳动者网上招聘、求职。阜阳市依托“阜创汇”APP建设数据中心,完善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的各类数据信息,引导企业利用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引导求职人员在平台上找工作、找项目、找应用。
专家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释放巨大红利,新业态、新模式推陈出新,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在生产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闻推荐
“录课时一个标点都不能错”3月2日,安徽省中小学开启“线上课堂”。小学六年级第一课的主讲老师是合肥市太湖路小学的刘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