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一份脐带血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完成“复苏”,顺利输注到2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安安(化名)的体内。这份珍贵的脐带血从广东省脐血库出发,跨越多道抗“疫”防线送抵合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珍贵的脐带血已分别移植到安安和一名27岁血液病患者体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们有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紧急】两名危重患者等待脐血救命
9合征(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小李随即到广州求医,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系亲属造血干细胞,没能做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广州的医生推荐他到中国科大附一院找孙自敏教授做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来找孙自敏教授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还有2岁男孩安安(化名)。去年9月底,安安不幸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从此,安安一家过着被病痛折磨的日子。在确定患者治疗方案后,中国科大附一院第一时间向全国七个脐血库发出配型需求,最终在广东省脐血库成功配型到合适的脐血,并分别安排于2月27日、28日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眼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为确保将救命血准时安全送到患者身边,一场跨越千里护送脐带血的任务就此开始。
【运送】一路闯关终将脐血准时送达
战“疫”期间,意味着此次运送不仅面临着重重关卡,还有很多未知的安全风险。记者了解到,在跨地区运送过程中,脐血一直保存在一个重达20公斤的液氮罐中,确保其外部温度一直低于-150℃。
“类似运送要确保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广东省脐血库工作人员梁培基表示,从机场到高铁,从街区到医院,提着重达20公斤的液氮罐的工作人员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一次闯关,出示相关证件、测量体温、询问来源、健康调查……个人的防护和健康、行程的顺畅、脐血的安全保障,环环相扣。每通过一次检查,救命的脐血就会离患者更近。工作人员虽然舟车劳顿,但每一步都是在为爱和生命护航。
作为两位危重血液病患者的主治医生,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内科血液科主任医师孙自敏教授表示:“我们在移植前会和脐血库充分确认,确认可以保障运送我们才启动移植。因为一旦启动了移植方案,就务必要确保脐血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患者身边。疫情期间,脐血库工作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将脐血安全准时送达医院,返回后还要面临被隔离。”
【希望】脐血有望给俩患者带来新生
作为第一例获得输注脐血的患者,小李万分感激。提起脐血,小李夫妇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据小李的妻子回忆,当初怀孕时也考虑储存脐血,但由于还没来得及办理手续,孩子就提前出生了,最终没能存到。“脐血象征着新生,我们决定‘赌’一次!”小李的妻子告诉记者。去年底,妻子辞职陪小李到安徽求医。在医院帮助下,很快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了配型合适的脐血。
2月27日上午,小李迎来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重燃生命。据孙自敏教授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要让它们在骨髓里先扎根,然后才能发芽开花结果,从而重建造血功能。“大部分病人从输注那天开始算,如果顺利的话,一般30-40天出院。出院后需要在门诊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药物调整以及并发症观察,进而重建免疫功能。”
2月28日,岁的安安也迎来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安安的爸爸李先生回忆道,做第一次化疗时,安安感染很严重,先后出现感冒发烧、烂嘴巴等,住院40多天。隔4天后,安安又接着做第二次化疗,此时医生已向全国脐血库发出配型申请。第二次化疗没能躲过真菌感染。幸运的是,医生告诉他们找到与安安配型相合的脐血,并建议做完第3个疗程的化疗就做脐血移植。疫情之下,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救命脐血将为安安带来生命的希望。
针对安安的病情,孙自敏认为选择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非常适合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好,特别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低,存活下来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93岁!安徽省最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将在肥东指定医院隔离14天;家中多人被感染,儿子此前已治愈出院
本报讯2月29日一早,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ICU隔离病房,该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组组长、主任医师杨田军拉着93...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