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1984年开始在《安徽青年报》发表一首小诗至今,已历35载。因懒怠之恶习难除,其间拉拉杂杂只写了百余万数的文字。虽文字粗陋,但蒙数十家报刊不弃,大多见于刊末报缝。
我摆弄文字的35年,可划为两个阶段。1998年前,主要写新诗。1998年后,在一家省重点中学办公室工作。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好在还有晚上的时间属于自己。妻曾笑我:“卖给学校了。”于是乎,诗情消解于劳碌琐屑之中。但积习难改,每日睡前,总读书至深夜,有时书籍,有时期刊。这样,才确保了没有同文字离得太远。
此段时间,我写的大多是散文和小说。偶尔也应单位和友人之托,尝试写过小品、歌词等曲艺作品。前年某日,为《奉献是首歌》搜集素材,在陶月恩老师的办公室里,我竟看到过去我写的几十篇东西,有小品、小戏和歌词等。我怎么还写了这么多?看来老人家比我仔细,我的那些原稿早已不知丢在何处,有些恐怕早已化为碎片和纸浆。于是,我复印了一部分,笑着对陶老师说:“够出一本书的了。”
当然这书不会出。因为意义不大,还因为自己看着脸热。自己都不想看的东西,就不好意思再折磨读者了。
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古人的告诫不敢忘。读万卷书已是梦想,最多只能以千计。好在庄子老人家在前面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都如此,我辈还想怎样。只能活出心安,活出理得。虽说读书万卷已不可能,但借助于现代化交通工具行万里路还是不难做到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古人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古人的万里路,是一步一步用脚丈量出来的;我辈之万里路,是庄子说的“有所待”。因此,与古人相比,多了一份轻松与便捷,少了一份逍遥和自在。我辈出行大都是跟团游,走马观景。好在有相机、手机,沿途风光可尽收其中。这些照片不但可资无聊时回味,还是来日写作的依据。这些写在路上的文字,就是:路边。
我读书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所以难以把握书中的“微言大义”。但我平时喜欢买书、读书,也写过一些与书有关的随笔杂思。故曰:书边。
最看重的还是身边。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与你相识的人可以百计、千计,但只有那么几个人是注定与你生命息息相关的人。正是这些人,才是最值得珍视和珍惜的。正是他们给了我爱与温暖,这不但是我笔下文字重要的源泉,也是我今生最重要的支撑。
□金志伟
新闻推荐
安徽百益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年处理3万吨废矿物油还原基础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报纸公示(第一次)
一、项目概况安徽百益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池州高新区前江产业园征地26000平方米,新建钢构厂房,办公用房和仓库等14950m2,购...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