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2日台风“利奇马”对安徽省影响结束以来,全省出现持续少雨天气,河湖库塘蓄水锐减,淮河以南大部土壤墒情变差,秋种生产受到影响;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区部分地区出现因旱群众饮水困难。
旱情初显时,安徽省委常委会就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研究,省减灾救灾办、省防办2次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旱情发展后,省政府召开全省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减灾救灾办、省防办先后召开10余次会商会,立足抗长旱、抗久旱,制定保障供水、受灾群众救助等应对长期无有效降雨的工作预案。随后,安徽省派出300多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查灾核灾,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下拨中央和省级抗旱救灾资金1.61亿元。各市县及时调拨款物,解决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
11月9日,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后,安庆市召开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要求,树立抗大旱抗久旱思想,切实认清抗旱形势的严峻性,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做好持久抗大旱的各项工作。全面细致盘算水账、因情施策,采取引水、调水、取水等措施,确保沿湖周边水源供给。利用大中型水库蓄水优势,合理设置取水点、精准调度放水,保障库区周边和下游用水需求。合理利用过境河流,采取填筑围堰、多级反向提水、河道沉井等方式取水,变客水为家水。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对于地表水源枯竭的地区及时打井,果断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当前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要急用先行、小网格,通过组织送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力保群众用水安全。及时解决应急水源工程、打井洗井、机械设备、抗旱用电等经费,简化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应急水源工程尽早发挥效益。派出巡回专家组,指导各地开展水源调配、农业秋种、林业生产自救、选点打井、查灾核灾等工作。
旱情严重的池州市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11月11日下午,池州市召开抗旱救灾专题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旱情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下一步抗旱救灾及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周调度、旬预警”工作机制,强化江河水库水情预测,定期会商,分析研判旱情态势,全面落实抗旱措施。池州市制定《池州市旱灾情况查核工作方案》,应急、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共同会商,派出4个联合核查组分赴基层一线核查灾情,指导救灾。核查组实行24小时值班,落实灾情日报告工作机制,迅速做好旱情灾情数据收集、核查和抗旱信息上报工作;科学调度蓄水保水,通过启用抗旱机井、新建机井及生活用水井等方式开辟应急水源;落实抗旱资金、机械,做好抗旱技术服务工作。
近期,安徽省已出现3次降雨过程,土壤墒情得到有效改善,农业旱情基本解除,但降雨产生径流和增加库塘蓄水有限,加之临近春节,返乡探亲人员增多,部分地区人畜饮水紧张情况仍然存在。
安徽省坚持把保障生活供水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摆在首位,积极争取水利部等国家部委支持指导,利用近期降雨做好蓄水保水,加大开辟水源、统筹调水、应急送水等工作力度,确保旱区群众有水喝、生活稳定。同时着眼长远、补齐短板,全面推进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旱情发生以来,安徽省各级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各地广大干部群众主动作为,积极进行生产自救。截至目前,水利部门通过引、提、调等工程措施增加供水量37亿立方米。各地市水利部门通过管网延伸、多级提水、运水送水、开辟新水源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共疏浚或开挖渠道2266公里,延伸管道820公里,开辟新水源10150处。农业部门着力推进抢墒、造墒保秋种工作,目前秋种已完成播种计划。全省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579点(架)次。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累计送水4082吨,使6319处工程恢复正常供水,为47.62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困难,全省没有出现群众“无水喝”和城镇供水“断供”现象。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抗旱人员603万人次、机动设施35.93万台(套)、资金9.34亿元。
“旱情面前,机构改革后的应急管理部门展现出了极强的协调能力,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力量抗旱攻坚,取得实效。从前我们既是‘指挥员’又是‘作战员’,现在我们是‘指挥员’和‘监督员’,职责更加清晰。”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相关负责人说。近期降雨使旱情缓解但干旱形势仍在持续,各地各部门仍持续关注旱情发展趋势,抓住时机蓄水保水,坚持开展应急送水工作。
新闻推荐
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军营作为优质人才的大本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出众人才。这些优秀人才走向...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