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田野调查》自序 □周瑟瑟
我信奉通过诗歌写作本身来解决诗歌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写作解决的诗歌问题,那么理论批评,以及与之相关的讨论更是徒劳。所以,这些年我的发言都是因为诗歌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记录下我同时想到的问题,然后再投入到下一步的写作中,这样日积月累,我电脑里就有了三四十万字的关于诗歌写作的随笔,一切都顺其自然,我知道果子会从枝头坠落,自然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
有必要梳理一下近15年来我走过的路。2005年我发明了“卡丘”这个词(音译自英语文化Culture),提出“消解当代生活”。2007年创办《卡丘》诗刊。2012年我提出“方言元诗歌”。2015年在安徽桃花潭国际诗歌节上,我发起成立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2017年我提出了“走向户外的写作”。2019年4月到贵州绥阳双河溶洞开展“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写作计划”,我在手记里提到“诗歌人类学”。我认为我们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
我们已经在安徽宣城桃花潭、北京宋庄艺术村、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南岳阳麻布村、湖南湘阴栗山、湖南洞庭湖斗米咀、墨西哥奇瓦瓦市、贵州绥阳双河溶洞、南岳衡山、山西长治等地进行过诗人田野调查与写作计划。
2016年3月26日,在北京宋庄艺术村“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宋庄基地启动仪式”与“卡丘十年研讨会”时,我提出了诗人田野调查的五个原则:
一、我们要像行脚僧乞食一样走向每一户人家。我们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收获;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进入一个村庄(或空间)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数据;三、要有建立田野调查样本的意识,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厨房、仓库与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气息;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村落(街道、空间)与原居民生活样本调查,获得当下生活的现场感与元经验,试图去回答“传统的现代性”这一命题;五、每一次田野调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经验,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预设,只是回到生活元现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启蒙。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是我第一本公开在国内出版的诗歌评论随笔集,这些文字大多信手拈来,写得轻松自由,长的不过六七千字,短的四五百字。
置身于当代诗歌现场,我以“走向户外的写作”进行“诗歌人类学”的创作实践。本书是诗歌写作与诗人生活的一次综合呈现,是不断行动的诗学,力求以鲜活的第一手经验,贴切事务本质的思考,注重自身感受的现场写作来记录我的“田野调查”历程,是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随笔。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
作者:周瑟瑟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
新闻推荐
近日,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自主研发的“麒麟刀”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正式发布。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