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本次“合肥行”活动中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年时间内,林建涵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聚焦家禽供应链的“沙门氏菌污染和抗生素残留”。他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终端批发和零售市场这一环节,沙门氏菌阳性比例高达50.7%。
[现状]家禽供应链样品基本未发现抗生素残留
12月13日,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发布的关于人畜共患病趋势和来源的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欧洲近三分之一的食源性疾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人感染沙门氏菌,其中大多数人会在短期内自行恢复,但也有大约15.5万人会死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林建涵在接受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过去两年内,林建涵和他的团队在广州、北京、青岛、深圳等地的肉鸡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和零售市场共采集了13492份样品,以此为依据,研究家禽供应链的“沙门氏菌污染和抗生素残留”。林建涵的研究数据显示:从养殖场到普通用户,家禽需要经过三大环节。“在养殖场这个环节,沙门氏菌阳性比例为1.9%;在屠宰场,沙门氏菌阳性比例达到了11.3%;而在销售市场,这一比例高达50.7%。”
“实际上,在前两个环节,中国和欧美平均水平差不多。”林建涵说,“但在最终的家禽市场上,沙门氏菌的交叉感染比较厉害。”对于抗生素残留,林建涵则比较乐观:“在家禽供应链中,我们的数据显示:样品中基本未发现抗生素残留。尽管中国消费者对此很担心,但是不必过度惊慌。”
[监测]食品供应链一旦“算”出风险可联动警力封锁
针对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从2016年开始,林建涵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发“家禽供应链食品安全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系统”。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6年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食品中毒169起,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53.7%。而在2008年至2015年的数据统计中,沙门氏菌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致中毒)微生物。
林建涵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目前用于沙门氏菌现场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和用于抗生素现场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已经研发完毕。“均可在手机上操控使用。”
“我们希望使用互联网响应和预警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传感器设置的养殖场、屠宰场、市场上,系统一旦计算出危险,就会结合GPS技术,向监控者推送位置信号,甚至可以直接联动警力封锁。”林建涵说,在完成家禽供应链的风险评估系统之后,林建涵的伙伴们还将瞄准猪肉产业链。实习生 杨雅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文 刘职伟/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李萌/文余红霞/图)“警察同志,我妻子羊水破了,现在得紧急送往医院,能不能帮帮我们?”12月18日深夜,合...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