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全国劳动模范,现为中铁电气化局商合杭铁路四电二标一分部高级技师巨晓林;另一位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为中铁四局四公司江宁制梁场副场长徐露平。在铁路建设者眼里,他们俩都是铁路施工中的“大咖”级人物。
今天上午,在修建中的昌景黄铁路安徽段站前二标项目施工现场,两名大师的到来,让在寒风中坚守一线的铁路施工者们欣喜不已。
巨晓林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经过不懈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徐露平则是一位80后,却已经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被誉为“工地上的发明家”。
当天,“安徽省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企业”活动举行年度收官之作。这一次,主办方安徽省总工会与京福客专安徽公司商定,特意把活动地点设在正在建设中的高铁工地上。
巨晓林刚上场,现场的农民工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一直坚信,农民工只要有技术,就不会被淘汰。”谈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巨晓林把“技术”这个词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在铁路一线施工中,巨晓林随身携带30多部专业书籍,辗转于同蒲线、大秦线、京沪高铁、京福客专等十几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写下70本230万字的施工笔记,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143项,创造2000多万元经济效益。
“我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不断的每天2至3个小时的学习,成就了我的梦想。”巨晓林说,“农民工中不简单的人多,爱学习的人也很多。只要肯学习肯努力就一定能有大作为。”一席话,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敬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徐露平在现场带来两块展板,上面是他在工地上两项发明的说明。一个是钢绞线自动穿束机,一个是内卡式千斤顶。他用方言讲述着,语速较快,再加上很多专业术语,一般人听得并不是很明白。不过,现场的众多铁路建设者可是内行人,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面对现场诸多农民工“粉丝”羡慕的目光,徐露平告诉他们,唯有学习,不断掌握最新技术,才能前进得更远。
在活动现场,两人还为铁路建设者们送上签名书籍。
“第一次与自己敬仰的劳模工匠大师近距离接触,心情非常激动。”听完分享,中铁四局昌景黄铁路项目三分部职工崔辉觉得非常亲切,同时又充满了干劲。“我也是农民工,也想像他们一样通过努力当上光荣的劳动模范。”(本报安徽黄山12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日益丰富,社会公众所面临的意外风险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突发性的意外伤害...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